寻找一条适合国情的替代燃料发展之路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圆了无数中国人的汽车梦,在整个社会享受汽车所带来的便利同时,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承受着愈来愈多的能源供应压力。专家预测,中国今后将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2006年汽车的保有量已达4985万辆,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1.5亿辆。到2020年我国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3亿吨,车用液体燃料将成为我国石油消耗的最大用户。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预计在2020年达到55%,将严重危及我国的能源安全。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的两次石油危机和最近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使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21世纪将是能源结构逐渐向多元化结构发展的时代。目前,人类已经面临着石油及天然气这两种宝贵的化石能源的不断枯竭,寻求替代能源已经迫在眉睫。国际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资源相对丰富的天然气和煤炭,生产石油替代品技术已较为成熟,在高油价时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利用矿物质和生物质生产醇醚燃料、生物柴油、合成油和氢等替代石油,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将成为生产替代石油燃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欧洲已经明确发展可再生的生物柴油,美国和巴西则提出燃料乙醇的发展计划。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中国的能源政策是:“集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目前在能源压力及政策制约下,中国汽车产业迫切需要开源节流并重:一方面发展节能型汽车,应用新技术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车用替代燃料,以缓解车用能源紧张形势。
“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矿物能源构成中,煤炭资源为55700亿吨,已探明的储量为10421亿吨,可采的储量为2040亿吨,煤炭占中国化石能源92.7%;石油资源1021亿吨,探明的为213亿吨,可采的61亿吨;天然气资源47.62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为2.56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64万亿立方米。(来源:2002年11月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资源利用战略研究》)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中,中国的煤炭占12.6%,石油占1.4%,天然气占1.3%。国内专家认为,从煤炭中提炼醇醚燃料应用于汽车,已经被证实是当代汽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之一。醇醚燃料替代石油用于汽车,尾气有害物排放比用汽油和柴油都低,对环境有利,走煤基甲醇体系能源化工的发展路线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我国有资源丰富而闲置少用的高硫煤,可依靠传统成熟的化工方法制造醇、醚、氢等性能优良、清洁、廉价的汽车燃料代替石油。其中甲醇辛烷值高,相当于112号汽油。醇醚燃烧速度快,燃烧充分,热效率高,同时排放在各种汽车燃料中最低。据测算,1.4吨标煤可生产1吨甲醇,每吨甲醇当量汽油成本1000~1500元,合每桶18美元以下,当量投资3000元,在各种汽车燃料中处于低位。据预测,在产汽车改造费千元以下,在用汽车改造费用几千元。
我国甲醇汽车经过20多年的研究试用,已进入独立自主的研究发展和产业化时期,已有从煤制甲醇、甲醇汽车和配套的成套自主技术和一批专利。目前,中国已经开发出甲醇发动机的自主技术,为生产甲醇汽车奠定了相当的基础。因此,专家建议,从能源现实状况出发,我国应优先发展高硫煤制醇醚氢汽车,实现低微排放、高效、廉价的效果,确保汽车大量发展下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清洁。
替代能源问题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5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何光远等同志呈报的“关于推广煤基醇醚燃料以替代汽油、柴油的建议”上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对替代能源问题进行科学论证,从总体上提出开发方向和重点。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2006年替代能源研究工作全面展开。国家发改委组织了几十个单位、近百名专家广泛征集煤基液体燃料相关单位的资料,并赴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实地考察,从替代液体燃料的意义、生产及应用状况、制约因素分析、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煤基液体燃料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为了加快醇醚燃料及醇醚汽车的发展,推动醇醚燃料汽车的商品化进程,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本报从本期开始在本版推出《替代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醇醚燃料》专栏,从本期开始将在本版先后刊登曾向胡锦涛总书记呈报“关于推广煤基醇醚燃料以替代汽油、柴油的建议”的何光远、王茂林、谭竹洲和彭致圭等四位同志的专访;普及醇醚燃料甲醇、二甲醚的相关知识;介绍甲醇在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状况、实际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报道醇醚汽车的研发、生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