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疲软“冰封”玉米市场
**500万吨收储难成惊喜市场期待更多政策扶持**
进入十月以来,尽管全球金融以及商品市场硝烟弥漫,大连玉米期货却基本维持在1600-1700的区间内震荡,市场缺乏更多的消息刺激而保持温和波动。前期国家公布每斤0.75元的临时收储政策也仅令玉米期货出现短暂的反弹,近几日随着人气的下滑,玉米市场越来越缺乏关注,成交量极度萎缩,主力合约持仓量亦由9月下旬的40万手降至20万手之下。市场分析师指出,玉米期价近日纵然出现反弹,其动力也主要来自于外部市场的影响,国家临时收储对于今年的玉米收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于目前的期货价格来说,则刺激相当有限。
国家在公布收储政策时并未确定具体的数量,不过,市场大多预计为500万吨。然而,这一数字对于消费疲软但供应充足的玉米而言杯水车薪。在东北的交易商们表示,该数量不足以支撑市场,1,000万的收储数量才能有效地支撑价格。因此,玉米市场对收储政策反应平淡,市场继续我行我素,价格仍然稳中有跌。
500万吨的收储或许不足以支撑价格的上涨,不过一位来自政府背景的研究院分析师表示,“如果该数量仍不足以支撑价格,政府可能会考虑收购得更多。”交易商称,若饲料掺入三聚氰胺事件进一步抑制养殖业需求,政府或将继续收购。具体的收购时间仍未公布,但交易商一直在等待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开始收购。
秦沛表示,今年玉米市场最显著的特点是国家政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家在东北地区准备按0.75元/斤的价格进行临时收购,最大的作用是市场信心得以提升,对于玉米价格具有一定支撑作用。即使不考虑远期合约的资金利息和仓储费用,按照托市价格收购玉米的仓单成本也应该在1700元/吨左右,明显高于按照当前价格计算的仓单成本。另外,如果国家加大对玉米价格的扶植力度,将会提振玉米价格在后市走势中上涨到一个新的价格底线。
**消费需求持续疲软玉米价格压力重重**
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扶持,除了公布临时收储计划之外,国储已连续三周停止玉米拍卖,也为低迷的市场舒缓了一定压力,限制了玉米价格的下跌空间;然而,另一方面,今年养殖业的持续不景气以及深加工企业的限产停产,压制了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而在陈粮还没有耗尽之时,新玉米已经陆续上市,今年玉米丰收导致市场供应量将明显增大。玉米市场在政策利好与需求低迷之间挣扎,导致价格上下两难。 近期养殖行业再次遭遇寒冬,继在牛奶中检验出三氯氰胺后,鸡蛋中也检测出三氯氰胺,部分地区鸡蛋和雏鸡价格出现下降。秦沛指出,禽蛋持续低迷,养殖户在亏损的情况下,会提前淘汰家禽养殖并延后补栏。另外,由于养猪周期导致,各地母猪存栏和生猪出栏数在增加,目前母猪存栏数已远远超过占生猪存栏数8%-9%的正常比例,仔猪供大于求的情况即将再现。目前猪价低迷,部分地区养猪效益明显下降并有亏损迹象,部分养猪户将减少存栏,降低饲料投入。由于养殖业紧缩对饲料需求预计减少,将对玉米价格造成拖累。
7月以来,由于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淀粉、赖氨酸、燃料乙醇等深加工产品的价格近期也大幅下跌。冠通期货的相关分析资料显示,9月份我国玉米出口淀粉2.8万吨,比8月份减少0.4万吨。其他副产品出口数量也在下降,7-9月份国内酒精行业开工率逐月下降,9月份我国蛋白粉和纤维饲料出口估计为4.29万吨,处于今年单月出口的次低,仅高于1月份出口,主要原因是蛋白粕价格暴跌。9月份我国玉米油出口量仅为2492吨,连续三个月持续下降,其中初榨玉米油出口数量几乎为零,主要出口品种为其他玉米油以及分离品。由于玉米深加工产品滞销价格低迷,导致生产商积极性不高,部分深加工企业停产或者减少开工,短期内收购玉米的积极性较低。
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表示,国内玉米消费始终疲软,对玉米市场压力始终无法缓解,这是困扰玉米市场的一个主要因素。国家的托市收购虽然给予市场一定信心,但是显然每市斤0.75元的价格以及收储500万吨的规模对玉米刺激有限。因此,她将目光转移到玉米出口方面,猜测国家是否会重新开放出口补贴,借以刺激价格上涨。
中证期货分析师刘宾指出,基本面消费低迷成为玉米市场最大的压力。饲料行业今年几乎没有旺盛的季节,始终维持疲软态势。上半年自然灾害重创养殖业,而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消费放缓再次压制了养殖业的发展,接连的打击使饲料消费难以走出低谷,导致国内玉米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现货市场也没有前期的坚挺,价格持续下滑,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再次回落10元至1700元水平,北方玉米市场在国储收购的预期下交投清淡,价格仍维持平稳,但如果国储迟迟不开始收购的实际操作,不排除农户等不及而开始抛售进而使价格下滑。因此,市场亟待中储粮入市收购以稳定市场。综合目前状况,大连玉米有再次考验1600支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