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拍卖"梅开二度" 暗叹好景不长?
火爆的交易场景再次上演,却已经失去了第一次那种出人意料的震撼。第二次玉米拍卖国家将东北地区数量增加30万吨,虽然近乎百分百的成交率依然显示市场需求旺盛,但是成交均价的下滑似乎暗示着,拍卖已经开始体现抛售对市场的压力。目前,玉米市场有天气原因带来的顾虑支撑,有补贴政策提供的坚实保障,而一旦这一切都消失,玉米价格又该何去何从?
尽管政府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国内需求而进行国储玉米的抛售,但市场供应依然紧张。4月20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临时存储玉米800893吨,实际成交800865吨,成交率高达99.99%,成交均价1702元/吨;计划销售跨省移库玉米57.04万吨,实际成交28.42万吨,成交率49.82%,成交均价1874元/吨。
2010年东北地区第一次玉米拍卖,50万吨临时存储玉米全部成交,成交均价1730元/吨。出售未能拉低国内玉米价格。而昨日进行的第二次拍卖,国家较上次增加了30万吨,销售力度加大,不过几乎全部成交的结果依然显示市场对于粮源需求旺盛。但是,本次成交价格较上次小幅下滑,幅度在20-30元/吨之间。另外,移库玉米成交率较上次的61.33%有所下降,不过价格略有提高。
国家实行玉米拍卖,并且进一步增加东北玉米拍卖数量,但是昨日大连玉米期货依然小幅收高,在最大的玉米出口港--大连港,现货交割价仍为每吨1,940元左右。新湖期货分析师吴秋娟对此表示,目前玉米市场与国内房地产市场颇为相似,国家越调越涨,现货企业仍在提高收购价格。现货价格上涨一方面是由于天气原因,影响玉米上量及新玉米播种,另一方面是补贴收储政策刺激企业收购热情,加工企业虽不享受补贴,但收购市场的卖方格局迫使企业上调价格。不过,国家增加东北玉米拍卖数量已经体现了调控市场的意图,另外4月底补贴收储政策结束,市场阶段性回调走势在所难免。
不过,从玉米销售的连续性来看,市场有观点认为,库存玉米数量有限,持续销售难度较大。由于2009年秋季国家在实行秋粮收购政策时,增加了今年玉米收购的主体--南方饲料企业,即除了中储粮外,对积极到东北产区并按不低于临时收储价格采购玉米的南方饲料企业,国家给予70元/吨的一次性补贴。进而,中储粮收储玉米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因此,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杨晓云表示,目前我们了解到东北产区国有粮库中玉米存量十分有限。因此,尽管国家加大玉米的投放力度,对市场来说会短期抑制价格上涨,但是,供应偏紧的格局实难改变,近期玉米回调空间有限,中长期依然会继续上行。在现货市场走势坚挺的支持下,玉米期市更是难以回落,特别是1009合约,交割时期正处于青黄不接之际,市场中玉米存量更为有限,短期震荡偏强走势看待,中期或将突破前高,甚至早秋时节有望上探2000元/吨的历史高点。
东北地区玉米供应紧张是由于去年玉米产量的减少,且今年早些时候政府向饲料加工企业提供采购补贴。而目前支持玉米价格坚挺的一个因素,就是东北产区气温偏低,新季玉米种植可能延迟,增加新年度的减产忧虑。
一般情况下,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等作物将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而受前期产区气温偏低的影响,良运期货资料显示,预计辽宁各地大田作物始播期将比常年同期偏晚5~7天;吉林将比常年推迟7~10天;黑龙江南部将较常年偏晚10~15天、北部偏晚一周左右。目前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状况仍将持续。但气温偏低幅度将明显减小,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和吉林北部地区气温将偏低2~3℃。
过去一周东北省份的降雨和降雪亦促使农户销售放缓,且很多玉米加工厂积极的投入到政府拍卖中去。良运期货分析师姜楠表示,后期天气对市场的影响大小要看玉米的播种速度,如果不能在播种期内快速播种完毕,对玉米的生长将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成熟期推迟,比较容易遭遇早霜造成减产。
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已经升至进口价格上方,促使很多饲料厂寻求更为便宜的海外供应。姜楠表示,今年国储收购并不理想,所以一旦粮源拍卖殆尽,国家可能考虑放开玉米进口,后期要关注美国玉米到岸成本的价格变化,目前美国玉米利空因素较浓,所以进口美国玉米还是较为合理。短期看,国储加大拍卖力度可以暂时缓解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但这样紧锣密鼓的拍卖,对后续的粮源供应会产生较大压力。长期来看,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可能仍会迎来一波涨势直到新粮上市,但能否创出新高还要看国家政策调控节奏以及美国玉米进口测算价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