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反弹结束 新的一轮跌势蓄势待发
一、市场消化利空信息的持续作用
玉米主力合约C0801从07年1月18号开始到现在,70%以上的时间处于弱势,基本没有大的幅度反弹,造成这种利空因素基本原因如下。
第一,国务院6月7日召开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会议,明确表示了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和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大力压制粮食乙醇燃料的发展,国家的这一决定从粮食安全及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是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工业乙醇燃料与人、畜争粮的局面,这一决定又从根本上大大地延长了国内玉米与国际玉米接轨的时间,使玉米为工业化原料的特征在现阶段得到控制,目前我国玉米用于工业原料约为3000万吨/年。
第二,2006年底至2007年初,玉米的反季节上涨使得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普遍提高,2007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760万公顷,较上年的2693万公顷增加67万公顷,增幅2.50%。虽然近期黑龙江、吉林地区分别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但从国家粮食信息中心了解到,国内玉米总产量1.49亿吨的数值基本不会变化,即使有变化也是较小的微调。
第三,畜禽养殖业仍然没有恢复。以江苏省为例,根据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提供的资料显示,从07年5月开始,江苏省生猪上市量在不断的减少,跌幅5%。从现在到大量使用玉米饲料,专家估计要一年多的时间,这就使玉米的消费大大降低,特别又加上近期蓝耳病疫情较重,也延缓了养殖业的恢复。目前,猪肉利润较高,养殖户均是早上市、早出栏、早获利,不利于养殖业恢复,进一步降低了玉米的使用。
第四,玉米现货存量较大。目前,港口玉米存量较大,大连与锦州港存量为170万吨,东北三省国储、地储及贸易商的玉米存量超过1000万吨,而现货需求量却持续低迷,必将造成玉米的供过于求。
第五,玉米的质量出现问题。由于今年的暖冬天气,即将销售的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与坏粮,近期港口对质量差的玉米极为排斥。
可见,与其说市场正在消化这些利空消息,不如说利空消息的作用在持续作用。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玉米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商品,其实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 “牵一发,动全身”。玉米在中国的产量仅次于国内稻谷,06年为1.46亿吨,07年预计1.49亿吨。从用途上来看,主要作为饲料,也可以做为口粮。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玉米作为饲料用途与其它可作饲料用途的农产品为替代关系,例如:玉米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对小麦的需求。同时,玉米作为饲料用途的价格弹性较高,即价格的变动对其需求的影响较大。目前,从食品价格的通货膨胀来看,国家宏观调控通货膨胀的措施之一就是调控国内的玉米的价格。
第一,根据江苏粮网提供的信息,8月初江苏玉米的到站价均价为1610元,白小麦均价为1450,小麦与玉米“倒挂”160元。06年同期,江苏白小麦为1378元,玉米为1330元。05年同期,江苏白小麦为1319元,玉米1252元。04年同期,江苏白小麦为1550元,玉米为1360元。可见,小麦与玉米的价差保持在100元左右是合理的,而现在确是倒挂160元。所以,目前小麦与玉米的价格“倒挂”极不合理,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玉米的价格,使之趋于合理。
第二,玉米价格过高必将打击养殖业。中国是畜禽、蛋类消耗大国,养殖业恢复的“快与慢”对国计民生来说是一件大事,虽然小麦替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养殖行业的饲料供应,但从长远角度来看,玉米作为饲料用途更为合理,这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三,国内有食品通货膨胀的迹象,上海市近期又上调了某些食品的价格,如玉米价格再居高不下的话,将成为食品通货膨胀的“推进剂”,因此,国家在宏观调控通货膨胀的同时一定要调控玉米的价格。 其实,8月10日的“吉林省2007年轮换地方储备粮竞价销售交易会”拟拍10万吨玉米已经表达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
三、玉米现货商的处境
国内玉米现货商目前手里囤积了大量玉米,并且这些玉米收购价格较高,同时9月华北新玉米上市,12月东北又一轮新玉米上市,现货商目前手中的玉米真的成了“烫手玉米”,加上农发行贷款还贷,预计8、9月份将是国内玉米现货商大量售粮的时间,而期货上的套期保值将是多数现货商采取的策略,这必将对玉米的期货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一家国内资深玉米现货商预计,07年玉米现货的车板价(以吉林省为例)在1250元/吨-1260元/吨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0元左右,如预测实现的话,将进一步带动玉米现货的下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在8、9月份将出现一次较大的下跌幅度,必将连带大商所玉米期价进一步下跌。所以,国内玉米的下跌趋势并没有结束,市场的脚步将带领玉米价格回归到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