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疫”中坚挺 临储拍卖传闻再起
核心提示
虽然当前全球疫情确实容易引发市场短时间的恐慌,包括对粮食供应的担忧,但对于疫情已逐步平息的中国而言,过分担忧未来玉米供应、大量囤积大可不必。
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除我国临储玉米尚有库存外,开启美国谷物买船后未来供应会源源不断。
进入4月份,新一年拍卖季临储玉米每周投放量和拍卖底价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上周五,有关2000万吨临储玉米拍卖的传闻再现。
传闻一:今年临储玉米拍卖总量料缩减,投放量缩减为单周200万吨,累计2000万吨(且有关拍卖底价提高的消息仍在传播)。
传闻二:约有2000万吨临储玉米转为一次性储备轮换,情况类似于2016年。
当然,这些传闻并未得到证实。需要注意的是,春节后为了防止物价因物流问题暴涨,中储粮玉米拍卖延续至今。截至3月27日,已累计投放中储粮玉米179万吨,累计成交110万吨,成交率62%,一周内成交12万吨,成交率77%。既然中储粮玉米拍卖已成 “常态”,那么若粮价持续上涨,临储玉米又何尝不会适时投放呢?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2月我国玉米、高粱进口量同比大增。其中,玉米进口量达93万吨,同比增长64.36%;高粱30万吨,同比净增260倍。虽然从进口国别看,乌克兰玉米暂时领先,然而,在不远的将来,美国玉米实际到货量可能很快超越乌克兰。毕竟,在目前可获得25%关税豁免的情况下,美玉米进口完税成本仅1600~1650元/吨。
据了解,截至3月19日的一周,美国2019/2020年度玉米净销售量为181.43万吨,创下年度新高。其中,中国年内首次买货量达到75.6万吨,近日又有传闻出现25万吨买船。
目前农户卖粮仍处于高峰期,距离传统高峰结束尚有半个月时间。同时,物流已不再是农民卖粮的障碍,近两周农民手中玉米快速消耗。华北卖粮高峰已经过去,东北农户余粮逐步转移至粮商手中。从概率上看,4月份玉米价格维持高位的可能性低于3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