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一 19:43:55

玉米溢价逻辑能否持续

       摘要
       临储连续四周成交火爆,溢价幅度连续提升,第四周成交均价折算北港、华北、销区倒挂。临储累计成交1590万吨,叠加中储粮一次性拍卖,累计近2000万吨,接近去年全年成交量,后期高溢价陈粮的“堰塞湖”显性风险增加。回归基本面来看,一方面后续供给压力即将体现,另一方面下游是否承接高成本原料仍有疑问。深加工持续亏损、低开机率、产成品库存被动累库;饲用需求端也存在夏季是否有猪瘟复发、华北小麦-玉米替代的影响,且前期猪价阴跌导致大猪抛售后,后期因补栏恢复+压栏而提振的猪料需求仍无法快速恢复,而禽肉、鸡蛋价格仍在下跌趋势通道中,看不到新增的利多变量。旧作缺口能够被政策粮补充,拍卖“双高”逻辑不可持续,后市回调风险加大、存在降温可能。对于市场关注的“后临储时代”重建商业库存问题,笔者更认可远月回调后建立多单的策略。从季节性走势和远期缺口、天气因素考虑,当前9-1价差已经走扩接近至平水结构,推荐反套策略。
       上周18号临储玉米第四拍,投放398万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1884元/吨,成交均价连续四周提升。从各地拍卖标的来看,低等级粮溢价高,黑龙江15年三等平均溢价269元/吨,高于上周的成交溢价188元/吨;黑龙江15年二等平均溢价219元/吨,高于上周的成交溢价138元/吨;吉林15年二等平均溢价250元/吨,高于上周的成交溢价187元/吨。黑龙江、吉林二等粮折算北港成本为2100、2130,高于当前北港收购价。折算当前高溢价成交粮发运到全国其他地区,也均倒挂。
       截至目前,累计成交1590万吨,加上中储粮一次性储备拍卖累计成交近350万吨,已经拍卖近2000万吨(接近去年全年成交量),高溢价陈粮的“堰塞湖”显性风险增加。据了解,当前出库进度慢,后期供给压力明显增加。
       拍卖双高背后的“抢粮”现象更多来源于贸易商看多后市,从平衡表缺口来看,旧作缺口足以被政策粮补充,而新作缺口就难以通过政策粮弥补。这导致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共振上涨。但回归基本面来看,一方面后续出库压力即将体现,另一方面下游是否承接高成本原料仍有疑问。当前深加工持续亏损,酒精淀粉开机率维持低位,产成品库存持续累库;而饲料端,据了解大部分企业原料备库到9月份,现阶段不会对高成本陈粮买单,且当前华北小麦玉米价差快速收窄,替代效应已经发生,初步预计今年有500-1000万吨新麦替代玉米饲用消费。饲料需求端还有一个较大不确定性就是猪瘟是否再次复发,回顾18-19年猪瘟爆发,可以看到18年底-19年初,东北+华北第一轮爆发,19年夏季受天气和物流影响,南方第二轮爆发。而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物流中断导致春节至一季度鲜有猪瘟事件的发生,而随着夏季到来,高温多雨天气是否会再次引发猪瘟仍有迟疑。从猪价来看,2-5月份猪价一路阴跌,跌破30元/公斤,导致大猪抛售、利润下跌,5月底猪价反弹、利润增加,但因补栏+压栏而提振的饲用需求仍无法快速恢复,初步预计6-7月饲用需求恢复缓慢,尤其是压栏带来的能量饲料提振更多将体现在8月以后。而禽肉、鸡蛋价格仍在下跌趋势通道中,看不到积极补栏趋势。
       笔者认为,高溢价持续火爆背后就是逼多政策粮,但玉米仍是主粮品种,除了临储结余外,还有中央、地方储备以及轮换粮,政策的影响力将持续存在。此外,进口也是政策取向的重要方面,上周末传出额外发放500万吨玉米进口配额的传闻,也从侧面表明政策对高价粮的关注和打压意愿。上周会谈中,中方承诺将加快其购买美国玉米、乙醇、小麦和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度。根据第一阶段协议,中方承诺购买价值365亿的美国农产品,在2017年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额只有240亿。中国1-4月仅购买了46.5亿农产品,这仅仅是协议目标额度的13%,较2017年同期少40%。当前美玉米持续低位,FOB报价全球最低,增加进口到国储的性价比也较高,但对国内冲击短期更多是情绪层面。
       从供需博弈来看,笔者仍然认为高成交高溢价不可持续,后市回调风险加大、存在降温可能。对于市场关注的“后临储时代”重建商业库存问题,笔者更认可远月回调后建立多单的策略。综合来看,前期多单可平仓,等待回调后布局远月,远月看涨可期。预期偏差包括小麦替代及进口冲击。
值得关注近期9-1价差走正套逻辑,从-40快速走扩到平水结构。从季节性来看,当前价差处于历史高位,从9月是否缺粮角度看,价差正套不可持续。而且当前价差并未反映远期缺口及新作天气因素。建议在当前价差附近,激进者参与9-1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