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你等的风口会来吗?
1
马铃薯,你等的风口会来吗?
从张北、沽源到围场、太旗、多伦,今年的马铃薯种植面积稳步增加,“薯都”乌兰察布地区增加更多。
笔者在上述地区走访时与多位马铃薯人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坚定地认为:马铃薯低潮了3年,2019年是平年,根据以往的农产品市场行情,马铃薯今年该“涨潮了”;此外,受疫情影响,欧美马铃薯主产区种植面积缩减,印度更是因缺乏劳动力马铃薯播种一度难以开展。这对国内马铃薯鲜薯出口是一个机会;再从国际粮食行情看,四月份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导致部分国家陆续发布粮食出口禁令。马铃薯是全球主粮,从粮食安全计,马铃薯今年不会出现“薯贱伤农”事件……
因此,很多薯农寄望于2020,不惜代价扩大了种植面积。
那么,马铃薯的风口真的来了吗?
说起农产品的风口,人们对“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农产品暴涨事件一定记忆犹新。
以“蒜你狠”事件为例,除了天气原因造成大蒜大幅度减产外,其价格上涨过程中更不乏人为炒作成分。炒蒜的人一般都是行业内的大户,长期从事大蒜经销,在大蒜的供求失衡里看到了商机后,就会通过鼓动蒜农使其惜售、借贷资金大批量囤货等办法,人为抬高价格,再伺机抛售牟利。大蒜想炒起来,如果不是真正遇上大量减产的所谓“天灾”,就必须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地种植,把收成都集中在几个人手里,这才足以控制市场信息,进而通过出库量的操作,影响到价格的波动。
后来出现的生姜、绿豆、大葱短期内暴涨现象,其背后的炒作模式与大蒜如出一辙。今年,马铃薯会出现“薯你贵”吗?
3
笔者认为肯定不会出现离谱的高价,促使马铃薯成为“金豆豆”(所以,有发横财心里的种植者们请勿妄想)。
首先,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8600多万亩,产鲜薯1亿多吨,总产值达1000多亿元。除非国际金融大鳄,还有谁有能力会以“奇货囤积”的形式控制马铃薯的价格行情呢?大蒜、大葱被人为哄抬,或被所谓的资本控制其根本还是体量小,容易被掌控,但与全国第四大主粮马铃薯相比,葱姜蒜“又蒜几何”?
其次,马铃薯作为主粮,国家也不允许这种扰乱全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事件出现。还记得新中国成立之初发生在上海的“棉纱之战”吗?
解放初期,上海滩风云激荡。一批投机资本对人民政权实行武装封锁、捣乱,并趁一些地区遭受水灾、风灾之机,操纵市场,以米价带头,纱布跟进,带动物价全面上涨。陈毅市长闻讯后果断处置,通过工商行政部门整顿市场秩序、调运全国物资调节供需等办法,顺利平抑了物价。
后来,历史评价指出:统一财经平抑物价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4
“点豆成金”的高薯价肯定不会出现,但马铃薯上涨的态势也不可阻挡。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今年,大部分马铃薯人都会盈利,但依然有人会赔钱。
种薯领域,生产优质种薯,拥有新品种,掌握市场青睐品系的企业会高歌猛进。
种植领域,田间管理技术高,种植品种与市场无缝衔接好,销售模式多元化的种植大户都会挣钱。同样,田间管理不当,病害多,产量低,产品品质差的种植者依然会赔钱。
加工领域,薯条、薯片行业相对稳定,全粉加工似有波澜,最有变数的是淀粉行业,因为国内70%以上鲜薯加工主要集中在淀粉行业。现在,很多淀粉企业在生产季都是打原料价格战,宁夏企业跑到甘肃抢原料,内蒙古企业跑到河北抢原料,甘肃企业又远赴新疆采购原料……究其原因,淀粉企业只负责加工,很少与农户签订单合作,这导致全国200万吨的产能只能生产五六十万吨淀粉,很多资源被闲置,被浪费。
得原料者得天下。譬如华欧淀粉、蓝天薯业、宏达淀粉、天山雪公司、科鑫源公司等几家品牌企业早就借鉴欧洲理念,一是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种植高淀粉含量加工薯;二是与薯农亲密合作,双赢发展,让原料供给源源不断。
5
民以食为天,马铃薯作为全球主粮,“风口”永远都在!
只是,现在的“风口”不是简单的市场行情变化,也不是一味的扩大面积,更不是奇货囤积的投机取巧,而在这里:
第一,调整种植结构,将商品薯和加工薯“两薯”协调发展。商品薯受市场波动性较大,丰收了卖不好就不一定盈利。倘若再补充一部分加工订单,与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种好了肯定有收益。
第二,一定要生产优质马铃薯。三年低潮期的市场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市场只认可芽眼浅、薯型美、口味佳的优质好产品。
第三,拥抱互联网销售模式。5G时代,云端思维浩浩汤汤,现在各个直播带货平台,将全国的优质农产品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因此,广大薯农既要低头种好地,还要昂头卖好货。
未来,我们要共享全球市场,所以,马铃薯人,无论你是在种薯繁育的前端,还是在种植的中段,亦或是在加工、销售的末端,我们既要有“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更要生产出优质绿色的产品,这样,才能拥抱全球,共享马铃薯带给人类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