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商所:正全力推进马铃薯期货研发
2017年12月22日,苹果期货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经过两年多的运行,苹果期货在服务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同时,期货业与保险业优势互补的价格保险产品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也应运而生。这大大提高了甘肃苹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2月8日至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总经理鲁东升一行赴兰州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调研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鲁东升表示,马铃薯期货研发意义重大,甘肃省、定西市政府,马铃薯产业相关企业、农户热切期盼推出马铃薯期货,郑商所将提高政治站位,将马铃薯期货研发作为后期品种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已累计承保苹果现货12.7万吨
苹果期货自上市以来运行体系不断完善。
2018年苹果期货上市初期,郑商所就将甘肃纳入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范围,覆盖当地8个苹果主产县。三年来,投入资金持续增长,试点模式也由单一的分散试点、县域覆盖试点向“县域+分散+农民合作社”结合转变。
2018年以来,郑商所共开展试点项目12个,累计承保苹果现货12.7万吨,覆盖8.5万亩苹果地,总保障金额近10亿元,惠及农户超过2万户,其中1.4万户(占比73%)为贫困户,除2020年尚未结束的6个项目外,已完成项目产生赔付2579.52万元,户均赔付2150元,平均赔付率达82%。参与项目的静宁县、秦安县、麦积区等均为国家级贫困县。
秦安县副县长李虎介绍,“保险+期货”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苹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完善了产业发展的保障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金融扶持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李虎介绍,2018年11月初,太平洋保险公司联合东证、宏源、申银万国、渤海、华龙、华泰6家期货公司共同向秦安县推广苹果“期货+保险”项目,由政府配套资金、郑商所补贴、6家期货公司自筹支付保费,为秦安县444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880亩苹果提供保障,总保额超过1亿元。2019年初,苹果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太平洋保险公司甘肃省分公司与各期货公司积极对接,启动理赔程序,向秦安县贫困果农支付赔款421.34万元,赔付率达到92%,最大限度保障了贫困果农利益。
“2018/19产季冻害导致的减产发生后,当地不少果农一改过去‘听果商报价估摸卖’的做法,转而主动和果商议价。”静宁县副县长杜晓光告诉记者,2018年静宁县率先开展全国第一批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为300户贫困户和1家果业合作社投保苹果3000吨,保险公司为贫困户理赔39.63万元、户均1321元,为合作社理赔49.81万元,保障了贫困户和合作社的收益,为在全省推广“保险+期货”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2019年和2020年,郑商所联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连续支持静宁县实施苹果“保险+期货”县域全覆盖项目,仅在2020年,就为2140户“三类户”(2019年底未脱贫户、监测户和边缘户)和3个贫困村、10家合作社的3763户果农投保4.8万吨,在保费资金来源方面实现农户自缴保费356万元,农户主动参保意识显著提高。
争取更多“保险+期货”项目纳入到财政对农业保险奖补范围
“郑商所上市苹果期货并实施‘保险+期货’试点,为当地苹果种植户提供了坚实的价格风险保障,对稳定果农和销售企业生产经营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马再兴介绍。
马再兴表示,郑商所与甘肃省通力合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成功探索出了这样一个优秀的模式,县域全覆盖项目以及各地分散试点的推广证明了该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性,为省财政资金的介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喜的是部分地区合作社、种植大户主动出资参与投保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使得“保险+期货”的资金难题在甘肃取得重大进展。银行、农信社、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以“保险+期货”为基础,创新开展“保险+期货+信贷”“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等模式,在探索中扩展并优化“保险+期货”的内涵与外延。
甘肃省原省长、现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唐仁健在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多次强调加强农业保险服务的重要性,通过农业保险来有效防控自然和市场“两个风险”。2019年,中央财政首次在全国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甘肃省争取到苹果中央奖补试点10万亩。
2020年,甘肃省扩大苹果“保险+期货”中央奖补试点覆盖范围至15万亩,累计承保苹果12.3万亩,项目覆盖农户2.95万户,其中贫困户为2.3万户。甘肃省将苹果“保险+期货”纳入中央财政奖补试点,实现了以财政资金为主推动“保险+期货”项目落地实施的新模式,在财政资金常态化、机制化支持“保险+期货”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这也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方面的重要探索。
郑商所相关人员表示,下一步郑商所将在全国更多地区、更多农产品品种上积极推广甘肃经验,争取更多 “保险+期货”项目纳入到财政对农业保险奖补范围;并将继续加大自身投入,在规范、提质、增效方面推动完善“保险+期货”业务模式。
全力推进马铃薯研发
继苹果“保险+期货”在甘肃成功试点后,甘肃的另一产业品种马铃薯正成为郑商所的关注方向。
甘肃省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预计鲜薯产量1550万吨,种植面积、总产量均位居全国前三。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域与省内58个连片贫困地区高度融合,其中全国最大的地市级马铃薯产区定西市曾被左宗棠形容为“苦瘠甲于天下”。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服务马铃薯产业发展,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郑商所大力推进马铃薯期货研发。本次调研中,鲁东升一行赴定西市,走访育种企业、贸易企业、淀粉加工企业和国家级马铃薯综合批发市场,深入了解马铃薯品种差异、分级标准、检验能力等情况,并针对马铃薯期货研发开展座谈交流。
曾在甘肃农科院工作的莱柯土豆总经理李进福表示,与苹果产业存在红富士这一主流品种不同,马铃薯品种较多,青薯9号、黄金薯、中加2号等众多品种都有市场需求,按照品种划分将单一品种确定为交割标的难度较大,需要对马铃薯主产区的主流品种进行详细调研才有可能设计好交割标准,但是工作量巨大。此外,现有检验机构主要检验理化指标,而现货市场第一要好看、第二要好吃,肉色、外观、口感等主观指标才是决定马铃薯价格的关键因素。
虽然马铃薯期货研发困难重重,不过鲁东升表示,后续郑商所依然会将马铃薯期货研发作为后期品种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总结同为生鲜品种的苹果期货研发和监管经验,努力化解品种繁多、主流品种更替速度快、质检机构缺失等产业现状带来的期货合约规则设计难题,全力推进马铃薯期货研发,扩大期货市场服务甘肃发展的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