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点名严格控制 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何去何从?
“白皮书”点名严格控制
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何去何从?
12月21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白皮书旨在加快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新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一章中提到“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燃料乙醇行业变天,未来玉米消费端又将发生什么改变?
回顾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
政策的转变早有迹可寻,早在2020年初,《路透社》引述消息“受国内玉米库存下降及生物燃料产能有限影响,中国将叫停原定今年推出的10%乙醇汽油计划。”年中临储拍卖越拍越涨时,“禁止燃料乙醇加工使用国产玉米”的传言也在圈内悄然流传。
从大力推广到严格控制,燃料乙醇政策的变化正是玉米供需变化的缩影。
17年方案出台的背景是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有利于调节粮食供求,有效处置超期超标等粮食,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局认为,我国每年产生的超期超标等粮食可支撑一定规模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
然而,自16年我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玉米去库存进展超预期,而随着临储拍卖退出历史舞台,可用于燃料乙醇加工的陈化粮消耗殆尽,玉米供需形势从过剩到偏紧转变,而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扩张拉动玉米饲料消费快速增长。在此形势下,”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更加符合现目前的供需形势和粮食安全要求。
另外一方面,乙醇燃料产能在前期补贴刺激下大规模扩张之后并未有效消耗。
基于2017年国家提出推广乙醇汽油政策及相关补贴,2018年国内乙醇产能增速达到210.5万吨, 然而产能大规模扩张之后并未有效消耗, 2018年产量仅增加34万吨,与产能增加的情况不成正比,供需失衡使得2019年产能增速放缓。消费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燃料乙醇推广遇冷,需求端增速缓慢,延缓产能扩张减少了燃料乙醇过剩压力,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另外,乙醇大部分由玉米加工而来,其性质可以认为是能源与农产品的中间产品。从能源安全的高度上看,乙醇作为一种未来的核心资源掌握在国家手中是有必要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技术较为落后的中小型企业将面临大企业更激烈的竞争。
随着政策的转变和补贴的取消,市场龙头国投和中粮两大集团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占据燃料乙醇行业主要供应来源。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小型企业被清退。未来玉米燃料乙醇加工行业将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底线下稳健发展,而加工原料或依赖进口转基因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