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空来袭 玉米后期谨慎看涨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临储库存见底,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天气灾害导致减产,各方情绪共振烘托起玉米上涨和市场囤粮情绪,东北产区托盘资金收购模式盛行,市场粮源快速进入渠道库存。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酵、国内房地产资金出离,宏观环境不景气导致大量资金流入农产品市场追捧玉米,推动玉米价格进一步超预期强势上涨。但12月初至今,玉米市场抢粮行为有所降温,市场心态迎来新玉米上市以来首次松动,全国玉米现货价格涨跌互现,期价呈现半月回调周期。12月初开始,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整体呈回调趋势,12月1日-12月15日期间玉米收盘价从2682元/吨下降113元/吨。
本次玉米市场降温主要是政策调控。11月中下旬,经济日报发文《严防投机资本炒作粮价》,投机资本炒作现象引发市场热切关注,网络文章《“威”观察|这波玉米“超涨”行情你看明白了没?》使托盘资金浮出水面,政策加大调控力度保证市场供需,降低市场看涨预期,减少玉米市场过度囤积现象,抑制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势头。近半月针对玉米市场的政策调控主要有:
(1)、12月3日,吉林东良粮食集团暂停粮食收购紧急通知。
(2)、12月4日,大商所风险提示:提醒客户理性合规参与期货交易,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
(3)、12月4日,新闻联播播出《国家投放7000万吨政策性玉米,市场供应有保障》,虽然7000万吨玉米投放早已是过去式。
(4)、12月17日,黑龙江定向拍卖71.4万吨玉米。
(5)、12月21日,河南1.14万吨17、18年产中央储备粮投放。
(6)、12月22日,内蒙古辽宁吉林共10.34万吨14、15年产临储玉米投放。
(7)、12月22日,临储玉米继续投放。
市场传闻国企托盘资金将受到管制,托盘资金有收紧趋势。
此次政策调控表明我国玉米价格接近顶端,后期价格再次突破上涨的难度较大。另外也需要看到,玉米供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1)、今年以来,国家积极进口玉米,放开高梁、大麦等替代谷物进口,玉米及其替代谷物进口大幅增加,替代品替代优势和规模稳定存在,且替代品存在多元化。截止10月,2020年高粱、大麦、小麦、DDGS进口量加和为1660万吨,按近月进口规模线性推算,未来7个月(2020年11月-2021年5月)高粱、小麦、大麦、DDGS替代谷物进口量将可达到1500万吨以上量级。截止10月,2020年玉米进口量为781万吨,同比2019年全年增加302万吨,按近月进口规模线性推算,未来7个月(2020年11月-2021年5月)玉米进口量可达700万吨以上,2021年5月前相当于共增加进口玉米供应2200万吨左右。
(2)、国家加大政策性小麦和稻谷投放量,加快陈化粮定向投放,加上其他粮食类替代,国内谷物替代玉米规模稳定且有增加趋势。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当前饲料中玉米占比下降15-20%。
(3)、玉米供需格局的转变,必然推动新的配套政策的形成,市场也将发挥作用引导玉米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明年增加供应,降低需求将是政策的主要取向,也是玉米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调控方向。12月2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提出要“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重点提升生物柴油产品品质,推进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产业化发展”,2021年政策导向型玉米燃料乙醇推广项目预计停止,原有市场转化份额可能回归原油及其他非粮作物。自2017年我国大力推广粮食燃料乙醇以来,玉米成为燃料乙醇主要原料,玉米燃料乙醇消费大幅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玉米燃料乙醇产量约为200万吨,如果限制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将释放玉米600万吨左右。后期供应端和其它深加工端配套政策或将也提上日程,如玉米种植补贴制度、种植面积的调整、转基因技术的放开、灵活调整进口等。
(4)、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今年四季度生猪价格已经步入大周期下跌通道,今年玉米价格强势上涨离不开生猪高价的加持,生猪价格下降,养殖利润也将不断降低,未来生猪养殖高成本和低利润矛盾将限制玉米饲用使用量和其价格上涨。
综合来看,今年玉米库存骤降且减产,饲料需求增加,单纯从供需角度看,玉米价格仍然有较强支撑。但此次政策调控表明玉米累计涨幅已经超出正常范围,玉米再次突破上涨的难度较大。且进口和替代能较大补充玉米供应,市场和政策调整也将合理配置玉米资源,玉米供需偏紧预期正在悄然发生微变,而今年价格在资金助力下已经提取部分明年预期,明年预期兑现期市场囤积的高价玉米有多少市场未可知,能否实现可观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近期国家积极释放信号调控玉米市场,当前为玉米集中上市期,考虑到保护农民利益的方面,政策调控相对温和,我国拥有大量小麦和稻谷库存和其他如一次性储备等玉米库存,在关键时期,完全有能力有效调控玉米超出正常预期的上涨现象。因此,市场主体应谨慎看待玉米行情,分批卖粮为佳,以防后期供需关系和贸易商心理发生改变导致价格下跌,使收益受损。
本次玉米市场降温主要是政策调控。11月中下旬,经济日报发文《严防投机资本炒作粮价》,投机资本炒作现象引发市场热切关注,网络文章《“威”观察|这波玉米“超涨”行情你看明白了没?》使托盘资金浮出水面,政策加大调控力度保证市场供需,降低市场看涨预期,减少玉米市场过度囤积现象,抑制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势头。近半月针对玉米市场的政策调控主要有:
(1)、12月3日,吉林东良粮食集团暂停粮食收购紧急通知。
(2)、12月4日,大商所风险提示:提醒客户理性合规参与期货交易,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
(3)、12月4日,新闻联播播出《国家投放7000万吨政策性玉米,市场供应有保障》,虽然7000万吨玉米投放早已是过去式。
(4)、12月17日,黑龙江定向拍卖71.4万吨玉米。
(5)、12月21日,河南1.14万吨17、18年产中央储备粮投放。
(6)、12月22日,内蒙古辽宁吉林共10.34万吨14、15年产临储玉米投放。
(7)、12月22日,临储玉米继续投放。
市场传闻国企托盘资金将受到管制,托盘资金有收紧趋势。
此次政策调控表明我国玉米价格接近顶端,后期价格再次突破上涨的难度较大。另外也需要看到,玉米供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1)、今年以来,国家积极进口玉米,放开高梁、大麦等替代谷物进口,玉米及其替代谷物进口大幅增加,替代品替代优势和规模稳定存在,且替代品存在多元化。截止10月,2020年高粱、大麦、小麦、DDGS进口量加和为1660万吨,按近月进口规模线性推算,未来7个月(2020年11月-2021年5月)高粱、小麦、大麦、DDGS替代谷物进口量将可达到1500万吨以上量级。截止10月,2020年玉米进口量为781万吨,同比2019年全年增加302万吨,按近月进口规模线性推算,未来7个月(2020年11月-2021年5月)玉米进口量可达700万吨以上,2021年5月前相当于共增加进口玉米供应2200万吨左右。
(2)、国家加大政策性小麦和稻谷投放量,加快陈化粮定向投放,加上其他粮食类替代,国内谷物替代玉米规模稳定且有增加趋势。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当前饲料中玉米占比下降15-20%。
(3)、玉米供需格局的转变,必然推动新的配套政策的形成,市场也将发挥作用引导玉米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明年增加供应,降低需求将是政策的主要取向,也是玉米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调控方向。12月2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提出要“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重点提升生物柴油产品品质,推进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产业化发展”,2021年政策导向型玉米燃料乙醇推广项目预计停止,原有市场转化份额可能回归原油及其他非粮作物。自2017年我国大力推广粮食燃料乙醇以来,玉米成为燃料乙醇主要原料,玉米燃料乙醇消费大幅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玉米燃料乙醇产量约为200万吨,如果限制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将释放玉米600万吨左右。后期供应端和其它深加工端配套政策或将也提上日程,如玉米种植补贴制度、种植面积的调整、转基因技术的放开、灵活调整进口等。
(4)、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今年四季度生猪价格已经步入大周期下跌通道,今年玉米价格强势上涨离不开生猪高价的加持,生猪价格下降,养殖利润也将不断降低,未来生猪养殖高成本和低利润矛盾将限制玉米饲用使用量和其价格上涨。
综合来看,今年玉米库存骤降且减产,饲料需求增加,单纯从供需角度看,玉米价格仍然有较强支撑。但此次政策调控表明玉米累计涨幅已经超出正常范围,玉米再次突破上涨的难度较大。且进口和替代能较大补充玉米供应,市场和政策调整也将合理配置玉米资源,玉米供需偏紧预期正在悄然发生微变,而今年价格在资金助力下已经提取部分明年预期,明年预期兑现期市场囤积的高价玉米有多少市场未可知,能否实现可观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近期国家积极释放信号调控玉米市场,当前为玉米集中上市期,考虑到保护农民利益的方面,政策调控相对温和,我国拥有大量小麦和稻谷库存和其他如一次性储备等玉米库存,在关键时期,完全有能力有效调控玉米超出正常预期的上涨现象。因此,市场主体应谨慎看待玉米行情,分批卖粮为佳,以防后期供需关系和贸易商心理发生改变导致价格下跌,使收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