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一 19:43:55

玉米到底会怎样?纸面富贵难兑现???

        玉米现货&期货大涨导致玉米成为最热门的农产品品种之一。
       供给端:种植面积有望恢复性增长、单产连续遭遇台风干旱等多重因素扰动的概率不高;未来几年国内供给有望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明年玉米及替代品有望增量2000万吨以上。
       需求端:在生猪存栏超预期恢复的同时,禽类去产能,导致玉米饲用需求边际增量或有限;深加工需求从大力支持转至局部限制。
       缺口有;但远没有很多人士预期的那么高。
       贸易商面临春节后的销售压力、深加工面临下游产品的销售压力、养殖行业面临利润削弱趋势,玉米原料成本收购的账面盈利转化为财务盈利,还需要相当一段努力。
       期货操作,若春节后现货真的出现明显的回调,可考虑买入2109玉米,不过幅度不要期待过高;150-200点或许比较现实一些。高位追多需谨防政策压力风险。
       一、完成阶段性协议叠加进口利润大增;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将有超2000万吨增量
      (一)短期内,玉米配额增大的机率不高
       2021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小麦(包括其粉、粒,以下简称小麦)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玉米(包括其粉、粒,以下简称玉米)720万吨,其中60%为国营贸易配额;大米(包括其粉、粒,以下简称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50%为国营贸易配额。
      据海关数据:2020年1-11月,中国玉米进口数量904万吨,实际上已经突破年度进口配额720万吨。因此,国际和国内很多市场人士预计明年四季度公布2022年配额将突破720万吨,有个提升。
      其实我们分析可能性不大。
      原因在于:
      1.鉴于全球新冠疫情后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家多层面反复重申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而小麦、大米、玉米的粮食进口配额,正是保证国内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手段,当年入市,经过反复多轮磋商争取来的,难以轻易做出改动。而且国内政策制定者们有个清晰的认识,绝不能让玉米变成下一个大豆!
       2.为了完成阶段性协议一,中国进口玉米数量实际上已经突破了配额限制。也即在不增加配额的前提下,目前实际进口并未受限于配额。那修改或者提高配额的意义何在?
      为了完成阶段性协议一,由于中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玉米、肉类等农产品,导致美国玉米、大豆价格大涨,甚至美国分析师惊呼,需求牛市来了。可以预计,2021年度,美国玉米和大豆面积有望大幅增加。
      (二)20/21中国玉米及替代品增量或将超过2000万吨
       2019/20市场年度,中国玉米及高粱、大米、DDGS、木薯等替代品总进口量2060万吨,较上一市场年度大增45.21%。
2020/21市场年度前两个月,中国玉米及高粱、大米、DDGS、木薯等替代品总进口量591.52万吨,这样用月均295.76万吨进口量简单推算,则全年进口量将在3549万吨,增幅高达72.26%。
      实际上,目前市场预期,2020/21年度中国玉米进口有望超过2000万吨(美1500+叠加乌克兰500+);再叠加高粱、大麦、DDGS、木薯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市场年度总进口量有望超过4000万吨,超过2014/15年度的峰值4052.7万吨,也即玉米及替代品的增量有望超过2000万吨!
       二、明年面积恢复性增长、单产恢复性增加、总产有望较明显增加
      (一)2020年中国玉米产量已经公布.面积持平、单产持平、总产略减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0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显示:今年,中国玉米面积4126.4万公顷,较上年下降0.05%;单产6.317吨/公顷,上升0.02%;总产2.6067亿吨,略降0.44%。
因大豆振兴计划已经告一段落,大豆补贴水准有望明显下降。大豆作为低产作物,难以竞争过高产、省工、效益佳的玉米。因此东北有望呈现大豆面积减、玉米面积增的趋势性变化。
      2020年国家粮食产量数据公报中:受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实施季节性休耕限采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522万亩。众所周知,华北冬麦和夏玉米轮作,两年三熟。而今年国家多次强调粮食安全;预计华北冬麦面积恢复性增加,也即华北夏玉米明年增加500万亩面积的概率较高。
       2020年,东北遭遇晚播出苗推迟、局部干旱、收获期台风3连等多重打击,单产并不理想。农业连年遭遇灾害的概率不高,也即明年玉米单产有望恢复性增长。
        这样综合判断,明年玉米总产恢复性增加的概率更高些。
        2017年之后,中国玉米价格呈现趋势性提升,主因就是镰刀弯区域减面积。减面积也即降低玉米产能,降低国内玉米供给,造成价格重心上移。相反,随着大豆振兴计划结束,大豆补贴有所下降,玉米高产优价得已体现,面积恢复性增加,也即玉米产能和供给将呈趋势性增加,玉米价格重心将趋势性下移。
       (三)农户卖粮进度快不惜售,不背涨价的锅
        截至12月1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4366万吨,同比增加1829万吨。是自2010年以来,同期收购量的第二高值;仅次于2015/16年度天量临储收购年份的同期值4997万吨。
       据吉林玉米批发市场数据,截至12月27日,东北农户售粮进度66%,较上年快25%左右;华北农户售粮进度略超50%,较上年同期快14个百分点。
       因此,农户售粮进度是相对较快的,也即农户不惜售。因此,涨价的锅农民伯伯不背!(今年很多分析文章中仍在讲,农民惜售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  一!多重数据反映,农户不仅不惜售,反而是认可价格加快售粮。)
        三、饲用需求的边际增量有限—生猪带来增量被禽类带来减量部分抵消
       生猪超预期恢复带来的饲用需求增量;被禽类去产能带来的减量部分抵消。
      (一)生猪养殖超预期恢复对玉米饲用需求确实利多
农业农村部(12月15日)发布,截至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14个月增长,生猪存栏已连续10个月增长。生猪生产继续保持加快恢复的良好势头,恢复成效好于预期。1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环比增长16.0%,连续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66.1%,这是去年四季度生猪产能触底回升以来出栏最多的一个月。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环比数据推算,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超过4100万头、生猪存栏超过4亿头,生猪产能已恢复到2017年底的90%以上。11月,规模猪场新生仔猪超过3100万头,比年初增长94.1%。根据前期数据测算,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将比上年同期增加三成左右,猪肉价格总体有望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预计明年上半年生猪产能就可完全恢复正常。按照6个月的育肥周期,明年下半年,生猪出栏有可能达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养猪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了资本的注意,热钱纷纷涌入。据11月14日浙江嘉兴举行,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首届生猪产业峰会: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仅从房地产行业转行养猪的企业就超过了1000家。一直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京基智农也正在养猪领域寻出路,先后在广东省内外投资养猪,累计规划生猪养殖规模超过千万头。
       据对全国规模猪场全覆盖监测,11月份,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由年初的16.1万家增加到17.7万家,去年空栏的规模猪场也有超1.5万个复养。散养户补栏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11月份4000个定点监测村生猪存栏环比连续10个月增长,养猪户比年初增加了228万户(新增和复养规模猪场3.1万家,按照规模猪场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国内标准,也即增加了最少1550万头生猪出栏的水准;散养户增加228万户,按照每户出栏5头计算,也即增加1140万吨生猪出栏水准)。
       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12月8日发布的数据,2020年11月份,我国饲料总产量2232万吨,环比下降6.3%,同比增长12.8%。其中11月猪饲料产量932万吨,环比下降0.3%,同比增长53.1%,连续6个月同比增长。
       2020年1-11月,饲料总产量22870万吨,同比增长9.5%。其中,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拉动,猪饲料产量7714万吨,同比增长9.5%。今年前11个月猪饲料累计产量达到2017年和2018年同期的81%!
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明确指出: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
       12月30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对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十四五”期间猪肉产能要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生猪产能的恢复和稳定有了政策加持!
       (二)禽类去产能进行中,这对玉米和豆粕饲用需求有利空效果
        2020年11月,全国蛋禽饲料产量同比下降6.7%,环比下降5.1%;肉禽饲料产量同比下降8.4%,环比下降7.7%。蛋鸡料产量环比下降1.6%、同比增2.2%;蛋鸭料产量环比降12.3%、同比低23.5%;肉鸡料环比低9.6%、同比降11.2%;肉鸭料环比降4.9%、同比低5.7%。禽类去产能正在路上。
2019年,中国国内遭遇严重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产能大幅下滑。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同比下跌27.5%;生猪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跌21.6%,2019年猪肉价格上涨42.5%。
       生猪和猪肉价格大涨,带动禽类产能的快速增加。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商品代白羽肉鸡、黄羽肉鸡、水禽出栏量分别为44亿只、49亿只、42亿只,同比分别增加约5亿只、10亿只、13亿只,增幅分别达到12.8%、25%、44.8%。817肉杂鸡的出栏量15亿-20亿只之间,取平均值18亿只左右,同比增加6亿只以上,增幅在50%以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禽蛋产量3309万吨,同比增长5.8%;鸡蛋产量估计为2813万吨。综上,2019年我国肉禽(黄羽肉鸡、白羽肉鸡、817肉杂鸡、水禽、淘汰蛋鸡、肉鸽等)共计约170亿只。在猪肉供应紧缺的情况下,家禽业的增产有力保障了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供应,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肉价。
       2021年,市场走到了硬币的反面:生猪产能的超预期恢复速度和幅度,将带动畜产品价格整体重心下移。禽类养殖将进入亏损期,不得不开启去产能之路。畜产品养殖行业不得不面临饲料原料成本高企而利润大幅缩水的不利局面。
       2021年的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季报;中国畜牧业协会公布的禽类产量数据;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月度饲料产量数据需要时时关注。
        目前部分市场人士预计:2021年1季度肉禽和蛋禽亏损扩大,行业仍将持续亏损,最终可能导致到了2021年2季度末期养殖户不再坚持,且部分养殖户及企业现金流绷紧,被动压减产能。
       也有预测:2021年预估白鸡、黄鸡、肉鸭2021年产量同比分别为-5%,-14%,-21%,整个肉禽产量同比-13%,肉禽饲料同比为-12%。
       玉米饲用需求被生猪消耗的超过5成;不过禽类消耗的也超过4成!
       分析市场要时刻敬畏,不能只盯着局部,而忽略其它因素变动的重要影响!生猪产能恢复确实对饲用需求带来正向加持;不过禽类去产能却带来逆向减持!玉米饲用需求增量不会过于乐观!
        四、玉米深加工需求增速明显放缓
        1.玉米深加工需求继续增加
       国粮中心在其最新的12月份《饲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月报》中预计:12月份预计,2019/20年度玉米工业消费8000万吨,同比持平;与上月预测值持平。国际油价处于低位导致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亏损严重,加之重度不宜存稻谷去库存力度加大,国内玉米燃料乙醇产量下降。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国内食用酒精需求良好,疫情爆发后消毒酒精需求增长,2019/20年度玉米用于酒精类方面的消费增加。淀粉类消费方面则有所下降,2020年2-3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期间,国内淀粉类深加工企业停工现象偏多,此后逐渐恢复,复工复产明显增加,具体表现为华北地区开工率基本恢复至上年水平,东北地区开工率同比有所下滑。整体而言,2019/20年度玉米深加工产能在1.23亿吨左右,同比增加1000万吨,产能大幅增长抵消行业开工率下降的影响。
       2020/21年度玉米工业消费8100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增幅1.3%,与上月预测值持平。新年度玉米深加工产能预计为1.27亿吨,同比增长400万吨。本年度燃料乙醇消耗玉米量预计降至低位,而且长时间的玉米价格上涨对需求将有抑制作用。但短时间内玉米淀粉及淀粉糖等下游产品缺乏有效替代品,下游需求保持强劲,全年度玉米工业消费预计稳中有增。
       2、未来5年政策不鼓励(临储玉米库存1.78亿吨降至5400万吨,大背景)
        2019年10月30日发改委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https://mp.weixin.qq.com/s/hPt9J-lX2mPIx64rcRzTvQ)
       (1)鼓励类中无玉米深加工相关内容
        (2)限制类
         A、不符合国家规划及产业政策的粮食转化乙醇、食用植物油料转化生物燃料项目
         B、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豆主产区除外);东、中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200吨及以下,花生100吨及以下的油料加工项目;西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花生等油料100吨及以下的加工项目
         C、年加工玉米45万吨以下、绝干收率在98%以下玉米淀粉(蜡质玉米、高直链玉米等特种玉米年加工规模1万吨以下)
        (3)淘汰类
       A、3万吨/年以下酒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
       B、年处理15万吨以下、总干物收率97%以下的湿法玉米淀粉生产线(特种玉米淀粉生产线除外)
       3、玉米燃料乙醇发展受限
       12月21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白皮书旨在加快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新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一章中提到“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从大力推广到严格控制,燃料乙醇政策的变化正是玉米供需变化的缩影。
       因此,若政策无重大变化,预计未来几年玉米深加工需求或将进入平稳期。(过去小甜甜;现在牛夫人)
       五、缺口有,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今年,玉米市场关于缺口的争论异常热烈。关于缺口的数据,从1500万吨直至1.25亿吨的说法都有。目前,各种来源的平衡表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农业农村部、USDA,这是官方权威机构的;国企中储粮、中粮集团(甚至内部的不同部门都有自己的平衡表);外企ABCD;资讯类公司网站,中国玉米网、天下粮仓网、上海汇易网、吉林玉米批发市场等等;私募;期货公司,综合下来,国内玉米平衡表或许得有超过上百个版本,不过首先大家的基础数据就有很大差异,比如面积单产产量都各有不同,因此横向对比绝对数据的差异,其实意义不大。
      以下几组数据,请关注:
      1.据行业统计:截至9月底,临储拍卖成交未销售的超过3600万吨;且20年新粮上市,仍可见2019年产玉米(也即除了临储拍卖成交未出库,渠道中还有部分常规商业库存);
      2.玉米及替代品进口,20/21年度有望超过4000万吨,也即相较上个市场年度有2000万吨增量;
      3.小麦替代+陈化水稻+陈化小麦,大致可看在1500-2000万吨水准。
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2020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新疆临储小麦拍卖成交总量,2323.27万吨;较2019年成交总量280.15万吨,增量2043.12万吨。目前无法认定增量全部用于替代高价玉米的饲用消费,但是可以肯定其中有相当多确实替代了饲用玉米消费。
      以上3组数据,可以从缺口中减除7000万吨左右。并且,玉米价格从1900涨至2700,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缺口,高价对需求弹性相对较高的玉米,还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可以讲缺口确实有,但远远低于很多热门预期。
      六、政策对玉米产能恢复支持力度有望加大;玉米价格重心有望趋势性下移
      很多市场人士觉得政策对玉米价格影响不大;其实正好相反,玉米价格的趋势性变动背后都有政策的重大影响:2008-2015年,玉米临储收购政策,造成连续8年的大牛市;2016年-2017年,临储收购政策取消,价格大幅下行;之后镰刀湾减玉米面积,才有2017年至今的玉米价格重心不断抬升。
      政策往往会对产业形成重大影响,只不过短期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1.十四五期间,粮食尤其是玉米面积(也即产能将呈恢复性增加态势),价格重心将呈趋势性下移。
       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月30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定位思路,把握好重点目标任务和支撑保障。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力争稳中有增。
       2.粮油储备从财政负担转变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在粮食产能增加的同时,各级储备有望恢复至一定水准。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安全就是产量安全;储备数量安全。
       3.玉米深加工行业难以获得政策加持,增长速度进入平稳期。
       4.因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经济不得不宽松来应对经济下行。随着疫苗正式上市,疫情有望逐步控制,经济后期有望恢复,货币资金有望逐步从宽松转至慢慢收紧至正常状态。
       预计2021年,国内资金环境,下半年相对上半年偏紧些的概率更大。2020年资金宽松对玉米现货和期货的加持作用,明年下半年将转至减持的相反作用。
       5.因美联储宽松过于厉害,导致美元相对弱势;而中国控制新冠疫情相对得力,RMB相对强势。从逻辑角度,这不利于国内产品(玉米淀粉、淀粉糖、副产品)出口,利于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木薯淀粉等)。
       七、近年市场实践表明,站在一起风险大于机遇
        2018年之后,现货市场预期往往比较一致,而且事后看,都是风险大于机遇!
         2018年(全民看涨),市场预期2019年价格将大涨,临储玉米拍卖成交超过1亿吨,8月国家正式公布非洲猪瘟疫情都没挡住市场的囤粮热情。2019年春节后现货价格的大幅回调!
        2019年(全民看跌),冬季,市场开始担忧非洲猪瘟疫情对玉米饲用需求的巨大影响,市场分析的开场白都是需求那么差;因此深加工、饲企、贸易商都不敢收粮囤粮,结果2020年春节后,玉米饲用需求一点不差;市场翻回头来抢购一波。4月份,现货价格开启趋势性上涨之旅。
        2020年冬季市场再次翻转(再次全民看涨),全民看多,都在囤粮。贸易商春节后的最大问题是?囤的玉米卖给谁?深加工和大型饲企、养殖企业都有自己的库存,通过进口替代品叠加陈化粮处理,又变相增加了库存。华北尤其是山东深加工,以及广大的中小型饲企养殖企业,往往缺乏囤货的资金、场地等,只能随用随采,也即到货量大的时候难有承接能力。因此春节后(3、4月份),农户卖粮+贸易商因资金账期不得不卖粮,下游缺乏承接能力,因此现货价格有相对明显的回调的可能性不低!一致性预期过高的风险不可不防!
        深加工面临的问题,在于,原料成本高企、产能过剩,成本传导难道能够一直传导下去?
        饲料和养殖企业的问题,则是畜产品整体供给明显过剩,行业利润大幅缩水,并且禽类HAVE TO去产能。
        八、期货市场一些建议
        春节后,现货真如预期一样出现相对比较明显的回调,可逢低择机买入2109合约。
        对行情幅度不必有过高期待,高低点价差在150-200点或许更合理。
        面积增加的事情,也即2109之后合约价格重心下移,资金和市场都心中有数。玉米市场的供需矛盾缓和,分歧减少,资金投入力度自然相应会降低。
        2021年下半年,资金环境与2020年下半年,差异或将相对明显,从相对宽松至相对紧缩,对玉米现货和期货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2020年12月初至12月中旬,因国家对玉米现货价格过快过高上涨难以接受,出台了多种政策组合来调整市场,平抑上涨过快过高的价格。目前的期货价格已经超过12月初的高点,需警惕政策调整对行情波动的巨大影响!
       在农民的售粮季节,国家担心农户出现卖粮难,难以在政策端发力,而一旦农户卖粮季节性压力不在;政策端通过收紧资金供应等方式,可以实施精准政策调控,以压制玉米现货价格过快过猛上涨!
      考虑到玉米市场的强势,2021年上半年,投资者抓住逢低做多的机会,交易或许会更顺畅。
      鉴于,资金或将越来越相对紧缩叠加新产玉米面积恢复、单产增、总产增的可能性更高,2021年下半年,机构套保者更应抓住逢高套保的机会。
      鉴于政策压力,高位追多的风险较高;上半年出现深度回调或许才是做多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