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一 19:43:55

生猪、玉米、豆粕分析

        生猪
  一、行情综述
  生猪期现货价格仍延续下跌走势,主要原因:猪场出栏积极性较高,淘汰母猪的数量增加,市场整体猪源充裕,且终端需求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截止9 月14 日全国外三元商品猪均价12.92 元/公斤,河南地区均价12.5 元/公斤。
  二、基本面情况
  生猪养殖利润,同花顺数据显示,猪料比为4.56 ,上周为4.74 ,低于比价平衡点6.38 。外购仔猪出栏成本23.12 元/公斤,环比下降3.13%,头均亏损1093 元。自繁自养出栏成本17.68 元/公斤,环比上涨0.24%,头均亏损467.86 元。上周生猪养殖行业连续第15 周五损。
  进口方面,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8 月中国肉品进口总量为75.8 万吨,环比和同比分别减少11.2%和8.9%。今年前8 个月,累计进口总量为669 万吨,同比增幅为1.73%,较上个月收窄1.6 个百分点。
  需求端,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学校开学增多,终端消费略有好转,同时受中秋、国庆双节利好支撑,部分地区屠宰企业有提前备货意向,开工率略上涨。上周国内重点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26.47%,较前周上涨1.2 个百分点。全国生猪平均交易体重123.22 公斤,较前一周下降0.11%,同比下降5.31%。
  三、后期展望
  国内生猪产能超预期恢复,集团猪场出栏压力较大,出栏积极性高,导致市场猪源充裕。虽进口冻猪肉有所减少,但屠宰企业库存冻猪肉高企并开始陆续出库。另外,节假日及地方性收储的提振效果不佳,终端需求恢复缓慢,市场供应呈现偏宽松的局面,拖累生猪市场价格。长期看,生猪产能惯性恢复未变,能繁母猪存栏结构有所优化,供应宽松格局难改。相关机构预计今年国内自产猪肉加上进口肉,供应总量将达到5296 万吨,而今年的消费总量预计在4700 万吨左右,虽高于2017 年消费总量但依旧低于2018 年,在猪肉供应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猪价易跌难涨。总体,生猪以偏空思路对待。后续重点关注非瘟疫病形势、产能情况、冻猪肉的投放情况以及收储政策的影响。
  玉米
  一、行情综述
  近期玉米延续震荡偏弱运行,主要原因:新季玉米陆续上市,政策性玉米持续的投放,以及替代品补充等因素,导致玉米市场供应充裕。
  二、基本面情况
  库存情况:截至9 月3 日,我国北方港口玉米库存155 万吨,周环比减少21 万吨降幅11.93%,同比减少133 万吨降幅46.18%。南方港口库存10.2 万吨,周环比减少2.8 万吨降幅21.54%,同比减少23.8 万吨降幅70%。深加工企业库存:截止9 月8 日加工企业玉米库存总量348.9 万吨,较上周下降3.5%。
  需求方面,据我的农产品网统计,深加工企业消费量:2021 年36 周(9 月2 日-9 月8 日),全国主要122 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含淀粉、酒精及氨基酸企业)共消费玉米93.12 万吨,较前一周减少0.97 万吨;与去年同比减少14.50 万吨,减幅13.48%。分企业类型看,其中玉米淀粉加工企业消费占比50.92%,共消化47.42万吨,较前一周减少3.27 万吨;玉米酒精企业消费占比29.32%,消化27.30 万吨,较前一周增加1.62 万吨;氨基酸企业占比19.76%,消化18.40 万吨,较前一周增加0.68 万吨。
  三、后期展望
  随着新季玉米上市增加,市场供应压力加大,由于第三方资金压力,贸易商出货积极性有所提高,以及政策性玉米持续投放市场,同时,国内稻谷和小麦性价比仍然较高,国内市场整体供应宽松局面。另外,由于东北地区玉米涨势好于去年和常年,增产趋势明显。然而,下游需求依然相对疲软,深加工利润偏差,开机偏低。饲料消费依然较为低迷,养殖户和饲料企业对高价玉米接受程度低,谷物替代现象较为普遍,继续挤压国产玉米的消费空间。总体,玉米以震荡偏弱思路对待,技术上C2201 合约关注2400一线的支撑力度。后续关注贸易商出粮心态、新季玉米收割情况、玉米进口以及政策方面的指引。
  豆粕
  一、行情综述
  美国农业部上周五发布9 月份的供需报告,该报告利空,由于利空基本被市场提前消化,近期美豆呈区间震荡走势。国内豆粕整体跟随美豆运行,由于国内豆粕近期季节性需求提振,走势相对略偏强于美豆。
  二、基本面情况
  国际市场:USDA 9 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1/22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3.84 亿吨,比上年度的3.63 亿吨增加2115 万吨,再创历史新高;2021/22 年度全球大豆需求量3.78 亿吨,比上年度的3.65 亿吨增加1331万吨。由于大豆需求增幅低于产量增幅,2021/22 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9889 万吨,比上年度的9508 万吨增加381 万吨。9 月供需报告,预计2020/21 年度美国大豆收获面积8230 万英亩,单产50.2 蒲/英亩,产量41.35 亿蒲(1.13 亿吨),出口量22.6 亿蒲(6151 万吨);压榨量21.4 亿蒲(5824 万吨),较上月下调0.15亿蒲;期末库存1.75 亿蒲(476 万吨),较上月上调0.15 亿蒲。9 月份供需报告整体利空。
  国内市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9 月10 日当周,全国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商业库存643 万吨,比上周同期减少47 万吨,比上月同期减少39 万吨。当周国内大豆压榨量升至186 万吨,豆粕产出增加,但由于饲料养殖企业提货速度加快,豆粕库存下降。9 月13 日,国内主要油厂豆粕库存88 万吨,比上周同期减少7 万吨,比上月同期增加5 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1 万吨。虽然大豆到港量减少,但国庆小长假前油厂将维持较高开机率,预计豆粕库存继续下降空间有限。
  三、后期展望
  国际市场,美国农业部9 月份月度供需报告后市场止跌回升,短期内美豆单产和总产量上调的利空压力释放。
  另外,美豆出口需求持续活跃,缓解了作物收割阶段的供应压力。2021 年美豆收割即将展开,天气因素对产量的威胁基本解除。短期内美豆市场在新豆上市压力与出口需求之间寻找价格平衡。预计美豆短期区间震荡运行。
        国内市场,上周国内大豆压榨量上升,豆粕产出增加,但由于饲料养殖企业提货速度加快,豆粕库存下降。尽管当前国内生猪存栏处于高位,刚需因素对价格有提振作用,但随着饲料配方调整方案落实到位,替代效应正使豆粕和玉米需求承压。总体,预计短期豆粕震荡运行。技术上M2201 合约关注3450 一线支撑力度,建议:短线参与。后续重点关注美豆收割进度、南美天气变化及我国大豆进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