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淀粉行业发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具有营养丰富、用途多、产业链长等特点,马铃薯淀粉全粉产品因储存期长,过去在世界上长期被作为救灾作物。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马铃薯种植科技水平低、加工型种薯品种少、马铃薯淀粉企业散乱、淀粉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2024年对欧盟进口马铃薯淀粉反倾销结束后,我国淀粉行业将面临国际市场巨大冲击,只有加快资源整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我国淀粉行业才能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
一、薯业集团发展现状
北大荒薯业集团隶属于北大荒集团,北大荒集团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组织,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马铃薯是北大荒集团的特色粮经作物,北大荒薯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产业集团和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资本9.24亿元,资产总额17亿元,正式员工873人。具备年加工马铃薯70万吨,年产精制淀粉10万吨、雪花全粉1万吨、原种5万吨、微型薯1亿粒的能力,主导品种包括“北大荒”牌种薯、商品薯、精制淀粉、木薯淀粉、雪花全粉、“薯你带劲”系列粉丝和粉皮;土豆泥、营养粥系列;“薯小纤”系列马铃薯酸辣粉、麻辣粉;薯片及衍生物贸易等。目前,以精淀粉为主导的“北大荒”牌马铃薯系列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达20%左右,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是《食用马铃薯淀粉》国家标准GB/T8884-2007的主要修订单位之一和《马铃薯雪花全粉》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拥有120万亩原料核心基地,建立了龙头基地一体化产业运营模式,每年签订农业马铃薯订单30余万亩,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率95%以上,与中国农科院、农北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所联合培育淀粉、全粉加工专用型种薯、鲜食薯等。脱毒种薯供种率100%。目前已形成了种薯研发、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订单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
二、存在问题
1、脱毒种薯少,专用品种不足。发达国家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在90%以上,而我国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0%左右。由于马铃薯退化严重,导致减产10%~30%,严重的达到70%以上。多年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鲜食品种为主,忽视了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导致马铃薯品种单一、落后。而发达国家专用薯比例多在70%以上,国内仅为5%左右。
2、机械化水平较低。国内马铃薯生产仍以人畜力作业为主,且种植配套作业的中小型机具质量不高、保有量少、区域适应性较差,收获机械化水平41%左右,远低于其它三大粮食作物,而发达国家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率可达90%以上。而近年人工成本已成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投入最大的成本要素,这使迅速提高马铃薯机械化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3、专用淀粉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技术滞后。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比例仍不足10%,国内马铃薯绝大部分是生产淀粉及以淀粉为原料的粗加工产品,品种单一、效益差,而市场需求潜力大的精淀粉、变性淀粉及系列产品的开发较少,且中国马铃薯企业精深加工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自主研发与吸收转化能力弱,新产品开发技术滞后。
4、马铃薯加工产业竞争力差。马铃薯加工产业集中度差、产业相对脆弱。马铃薯淀粉加工的行业门槛低,且缺少合理规划,造成马铃薯淀粉加工业过度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70%的企业规模不足5000吨,在且淀粉加工技术与欧洲相比仍存在差距,研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
5、淀粉市场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马铃薯淀粉市场企业间价格混乱,行业低价恶性竞争严重,质量以次充好,甚至个别企业掺杂使假,同时受国际淀粉市场价格影响,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6、环保问题突出。国内大多淀粉民营企业缺少环保处理措施,私排乱排现象严重,对环境及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大型淀粉企业虽然拥有环保基础设施,但设施投入大,每年环保运行费用高,导致大型淀粉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
三、下步发展思路
1、整合淀粉企业资源,优化资源配制。随着淀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我国对欧盟进口马铃薯淀粉反倾销工作日益临近,国际淀粉规模化低成本销售将对我国马铃薯淀粉产生巨大冲击,届时我国大多中小淀粉企业面临破产和倒闭风险,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危机。在市场经济占主导的情况下,建议由政府提供政策或资金支持,由大型马铃薯淀粉龙头企业牵头,以资本为纽带,建立龙头基地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构建利益共同体新体制和大企业全面统筹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创新经营机制,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对中小淀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完整的研发、技术、装备及人才体系,提高我国淀粉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
2、构建一体化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
一、是建立“产业公司+基地+农户+金融+保险”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拓宽企业融资和保险渠道,争取金融、保险机构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为马铃薯种植、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和保险支撑。建立企业与基地和农户间的利益共同体联结机制,实现报团取暖,合作共赢。
二、是对耕地统筹规划、科学轮作,建立马铃薯专属基地,对农业投入品统购、统供,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农业订单,统一营销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为农业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产品价值。
三、是全面推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大力发展脱毒马铃薯专用高淀粉品种,特色鲜食薯品种、专用薯条品种、营养型、适用型、功能型鲜食薯品种等,增加种植户效益。四是改变重生产、轻销售及加工的产业发展路子,推动优势区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及全产业链开发等建设结合,强化初始加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投入与建设,推动产供销协调并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构建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
1、构建马铃薯科研体系。以开发功能型、专用型等差异化产品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主线,稳固农业基础,提升马铃薯收获加工现代化装备水平,建立马铃薯种管收储全程机械化模式,强化供应、加工、销售、技术、信息等产业配套服务,构建内部市场订单模式全产业体系,与中国农科院、黑龙江农科院等优势科研力量形成产学研联盟,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性技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建设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
2、创建高新马铃薯制品科研体系。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马铃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机构联合攻关。面向全国马铃薯淀粉、全粉等制品重点应用领域,重点研发专用淀粉、特性淀粉、营养全粉以及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和精深加工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实现马铃薯加工无废料工程。
3.、创建现代流通体系。向马铃薯产业链下游拓展,由龙头企业统筹产区优质马铃薯收储、检验分级、运输通道、物流配送、信息智能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立“产购储加销”的全程现代物流体系和营销网络,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建立全国和区域性平台交易体系,采取直采、直供、直销等方式,扩大商企、商超、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等产销衔接方式,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直营店、销售专柜、主食店铺、中央厨房、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等,扩大销售渠道和中高端产品销量。
4、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专项研究马铃薯产业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提高企业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以及提升企业节能、节粮、环保、质量安全等规范。协调国家相关机构尽早出台专用淀粉、食用蛋白、马铃薯主食产品等国家标准。加强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体系建设,确保马铃薯食品安全。
五、 促进马铃薯全产业链整体性发展
推进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统筹推进“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整合收购、物流、质检、仓储、加工和销售资源,补短板,重整体,健全完善马铃薯产购储加销体系。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优质企业核心地位,促进优质马铃薯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形成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产业格局。以重点龙头企业向上游与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依据辐射核心区与辐射区马铃薯产能与加工能力,完善绿色优质特色马铃薯“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发展模式;向下游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实现薯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的“三库一中心”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马铃薯供应链。
六、建立综合评价标准
提高行业入门标准,围绕现代化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内涵与主要特征,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区、绿色产品为重点,针对马铃薯全产业链环节,制定严格的内控评价标准,包括节粮减损、节能减排等。加强节能环保低碳等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确保实现马铃薯加工无废料工程,引领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一、薯业集团发展现状
北大荒薯业集团隶属于北大荒集团,北大荒集团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组织,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马铃薯是北大荒集团的特色粮经作物,北大荒薯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产业集团和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资本9.24亿元,资产总额17亿元,正式员工873人。具备年加工马铃薯70万吨,年产精制淀粉10万吨、雪花全粉1万吨、原种5万吨、微型薯1亿粒的能力,主导品种包括“北大荒”牌种薯、商品薯、精制淀粉、木薯淀粉、雪花全粉、“薯你带劲”系列粉丝和粉皮;土豆泥、营养粥系列;“薯小纤”系列马铃薯酸辣粉、麻辣粉;薯片及衍生物贸易等。目前,以精淀粉为主导的“北大荒”牌马铃薯系列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达20%左右,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是《食用马铃薯淀粉》国家标准GB/T8884-2007的主要修订单位之一和《马铃薯雪花全粉》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拥有120万亩原料核心基地,建立了龙头基地一体化产业运营模式,每年签订农业马铃薯订单30余万亩,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率95%以上,与中国农科院、农北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所联合培育淀粉、全粉加工专用型种薯、鲜食薯等。脱毒种薯供种率100%。目前已形成了种薯研发、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订单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
二、存在问题
1、脱毒种薯少,专用品种不足。发达国家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在90%以上,而我国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0%左右。由于马铃薯退化严重,导致减产10%~30%,严重的达到70%以上。多年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鲜食品种为主,忽视了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导致马铃薯品种单一、落后。而发达国家专用薯比例多在70%以上,国内仅为5%左右。
2、机械化水平较低。国内马铃薯生产仍以人畜力作业为主,且种植配套作业的中小型机具质量不高、保有量少、区域适应性较差,收获机械化水平41%左右,远低于其它三大粮食作物,而发达国家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率可达90%以上。而近年人工成本已成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投入最大的成本要素,这使迅速提高马铃薯机械化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3、专用淀粉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技术滞后。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比例仍不足10%,国内马铃薯绝大部分是生产淀粉及以淀粉为原料的粗加工产品,品种单一、效益差,而市场需求潜力大的精淀粉、变性淀粉及系列产品的开发较少,且中国马铃薯企业精深加工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自主研发与吸收转化能力弱,新产品开发技术滞后。
4、马铃薯加工产业竞争力差。马铃薯加工产业集中度差、产业相对脆弱。马铃薯淀粉加工的行业门槛低,且缺少合理规划,造成马铃薯淀粉加工业过度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70%的企业规模不足5000吨,在且淀粉加工技术与欧洲相比仍存在差距,研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
5、淀粉市场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马铃薯淀粉市场企业间价格混乱,行业低价恶性竞争严重,质量以次充好,甚至个别企业掺杂使假,同时受国际淀粉市场价格影响,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6、环保问题突出。国内大多淀粉民营企业缺少环保处理措施,私排乱排现象严重,对环境及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大型淀粉企业虽然拥有环保基础设施,但设施投入大,每年环保运行费用高,导致大型淀粉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
三、下步发展思路
1、整合淀粉企业资源,优化资源配制。随着淀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我国对欧盟进口马铃薯淀粉反倾销工作日益临近,国际淀粉规模化低成本销售将对我国马铃薯淀粉产生巨大冲击,届时我国大多中小淀粉企业面临破产和倒闭风险,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危机。在市场经济占主导的情况下,建议由政府提供政策或资金支持,由大型马铃薯淀粉龙头企业牵头,以资本为纽带,建立龙头基地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构建利益共同体新体制和大企业全面统筹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创新经营机制,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对中小淀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完整的研发、技术、装备及人才体系,提高我国淀粉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
2、构建一体化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
一、是建立“产业公司+基地+农户+金融+保险”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拓宽企业融资和保险渠道,争取金融、保险机构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为马铃薯种植、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和保险支撑。建立企业与基地和农户间的利益共同体联结机制,实现报团取暖,合作共赢。
二、是对耕地统筹规划、科学轮作,建立马铃薯专属基地,对农业投入品统购、统供,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农业订单,统一营销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为农业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产品价值。
三、是全面推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大力发展脱毒马铃薯专用高淀粉品种,特色鲜食薯品种、专用薯条品种、营养型、适用型、功能型鲜食薯品种等,增加种植户效益。四是改变重生产、轻销售及加工的产业发展路子,推动优势区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及全产业链开发等建设结合,强化初始加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投入与建设,推动产供销协调并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构建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
1、构建马铃薯科研体系。以开发功能型、专用型等差异化产品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主线,稳固农业基础,提升马铃薯收获加工现代化装备水平,建立马铃薯种管收储全程机械化模式,强化供应、加工、销售、技术、信息等产业配套服务,构建内部市场订单模式全产业体系,与中国农科院、黑龙江农科院等优势科研力量形成产学研联盟,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性技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建设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
2、创建高新马铃薯制品科研体系。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马铃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机构联合攻关。面向全国马铃薯淀粉、全粉等制品重点应用领域,重点研发专用淀粉、特性淀粉、营养全粉以及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和精深加工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实现马铃薯加工无废料工程。
3.、创建现代流通体系。向马铃薯产业链下游拓展,由龙头企业统筹产区优质马铃薯收储、检验分级、运输通道、物流配送、信息智能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立“产购储加销”的全程现代物流体系和营销网络,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建立全国和区域性平台交易体系,采取直采、直供、直销等方式,扩大商企、商超、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等产销衔接方式,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直营店、销售专柜、主食店铺、中央厨房、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等,扩大销售渠道和中高端产品销量。
4、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专项研究马铃薯产业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提高企业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以及提升企业节能、节粮、环保、质量安全等规范。协调国家相关机构尽早出台专用淀粉、食用蛋白、马铃薯主食产品等国家标准。加强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体系建设,确保马铃薯食品安全。
五、 促进马铃薯全产业链整体性发展
推进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统筹推进“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整合收购、物流、质检、仓储、加工和销售资源,补短板,重整体,健全完善马铃薯产购储加销体系。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优质企业核心地位,促进优质马铃薯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形成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产业格局。以重点龙头企业向上游与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依据辐射核心区与辐射区马铃薯产能与加工能力,完善绿色优质特色马铃薯“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发展模式;向下游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实现薯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的“三库一中心”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马铃薯供应链。
六、建立综合评价标准
提高行业入门标准,围绕现代化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内涵与主要特征,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区、绿色产品为重点,针对马铃薯全产业链环节,制定严格的内控评价标准,包括节粮减损、节能减排等。加强节能环保低碳等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确保实现马铃薯加工无废料工程,引领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