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一 19:43:55

四季度玉米与淀粉市场回顾

      摘要
  考虑到目前已经进入新年一季度,有必要回顾去年四季度以来玉米的和淀粉的期现货行情,以期为后市行情判断打下基础。
  对于玉米而言,四季度现货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各区域波动节奏亦有所不同,按照背后逻辑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大致从十一国庆节后到11月中旬,第二阶段大致从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第三阶段从12月中旬到月底。
  第一阶段的主要逻辑是阶段性补库不畅,大背景是5-9月间市场整体经历库存去化,但十一之后多方面原因导致补库不畅,突出体现在华北-东北玉米价差和南北方港口玉米价差上。
  第二阶段则可以理解为阶段性供需紧张得到缓解,即在巨大价差的刺激之下,东北玉米外流,使得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和山东深加工企业门前到车量持续上升,带动华北产区与南方销区价格在11月中率先回落,而东北产区则相对强势,持续上涨至12月中。
  第三阶段则在阶段性供需改善之后,东北产区新作上市压力逐步显现,东北产区12月中旬后玉米现货价格转弱,带动全国玉米价格持续弱势,但由于临储小麦拍卖迟迟未能重启,小麦现货价格坚挺在一定程度上对玉米现货价格形成支撑。
  期价整体呈现上涨后高位盘整的走势,国庆节前后期价见底回升,持续上涨至11月中,随后整体呈现区间震荡走势,5月合约大致波动区间为2650-2750之间,而1月则相对弱势,主要源于期现回归。
  对于淀粉而言,淀粉-玉米价差自三季度以来经历扩大后再收窄的过程,在我们看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行业正反馈持续至11月中,在四季度期间主要反映玉米原料端的上涨,即行业现货利润高企之下,深加工企业玉米补库积极性高涨,玉米现货价格支撑淀粉现货并带动淀粉-玉米价差维持高位。
  第二个阶段行业负反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细分阶段到12月中旬,更多反映供需端,因这一阶段玉米期现货价格相对坚挺;第二细分阶段主要覆盖12月下半月,在行业库存持续累积之下,玉米原料端即东北产区玉米收购价下跌及其华北-东北玉米价差收窄,带动淀粉期价下跌,及其淀粉-玉米价差持续收窄,特别是1月和5月合约由于近月交割压力和节后季节性消费淡季的预期,盘面生产利润一度下降至盈亏平衡点下方。
  1 玉米行情回顾
  对于现货而言,四季度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各区域波动节奏亦有所不同,按照背后逻辑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大致从十一国庆节后到11月中旬,第二阶段大致从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第三阶段从12月中旬到月底。
  第一阶段的主要逻辑是阶段性补库不畅,大背景是5-9月间,由于当年供需缺口已经得到补充,而国家持续投放低价供应,包括陈化水稻、陈化小麦和进口玉米,使得市场预期悲观,市场整体经历库存去化,可以跟踪的数据,即南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和深加工企业原料玉米库存均下降至历史同期低位。但十一之后多方面原因导致补库不畅,华北地区减产产生惜售心理,再加上小麦抛储中断,小麦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并创出新高,而东北产区雨雪天气频发,再加上疫情和运费上涨因素,导致玉米阶段性供应问题,华北产区与南方销区现货价格持续上涨,也带动华北-东北玉米价差和南北方港口玉米价差(详见图9和图10)在11月中旬均创出历史新高。
  第二阶段则可以理解为阶段性供需紧张得到缓解,即在巨大价差的刺激之下,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和山东深加工企业门前到车量持续上升,带动华北产区与南方销区价格在11月中率先见到阶段性高点,随后持续回落,而东北产区则相对强势,持续上涨至12月中,这意味着,这一阶段性供需改善,主要以东北玉米外流的方式实现。
  第三阶段则在阶段性供需改善之后,东北产区新作上市压力逐步显现,因前期雨雪天气影响农户售粮,再加上贸易商去年囤粮受伤,收购积极性不高,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11个主产区累积收购3454万吨,显著低于上一年度,仅高于2018年和2019年,但考虑今年新作增产,按售粮进度而言或为历年最低水平。在新作上市压力之下,东北产区12月中旬后玉米现货价格转弱,带动全国玉米价格持续弱势,但由于临储小麦拍卖迟迟未能重启,小麦现货价格坚挺在一定程度上对玉米现货价格形成支撑。
  对于期货而言,整体呈现上涨后高位盘整的走势,国庆节前后由于期价贴水,而现货价格持续上涨,期价见底回升,持续上涨至11月中,随后整体呈现区间震荡走势,5月合约大致波动区间为2650-2750之间,而1月则相对弱势,因当时期价升水,而12月下半月现货价格转弱,期现回归之下,1月合约跌幅相对大于远月合约。
    2 淀粉行情回顾
  淀粉-玉米价差自三季度以来经历扩大后再收窄的过程,在我们看来,前一阶段自9月起直至11月中旬,可以整体理解为行业正反馈;后一阶段自11月下旬直至12月底,则可以理解为行业负反馈。
  第一阶段源于2021年5-9月行业持续库存去化,但进入9月之后由于能耗双控政策之下,各地限电政策频出,行业开机率未能带动行业库存出现季节性回升,现货价格上涨带动淀粉盘面上涨,淀粉-玉米价差持续走扩,由此可以看出十一之前更多源于供需端的因素。进入10月之后行业正反馈则逐步转向成本端,即现货价格上涨之后,现货生产利润大幅改善,而正如第一部分所述,深加工企业原料玉米库存在5-9月间亦经历库存去化,在行业现货加工利润高企的情况下,深加工企业补库意愿尤甚,玉米收购价亦持续上涨,继而从原料端推高玉米淀粉期现货价格。
  但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在环保即能耗双控政策对行业开机率影响有所缓解之后,在行业现货生产利润高企的刺激下,11月下旬逐步进入负反馈过程,这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细分阶段到12月中旬,更多反映供需端,因这一阶段玉米期现货价格相对坚挺,特别是东北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甚至仍在上涨之中;第二个细分阶段主要覆盖12月下半月,在行业库存持续累积之下,玉米原料端即东北产区玉米收购价下跌及其华北-东北玉米价差收窄带动淀粉现货价格持续弱势,继而带动淀粉期价下跌,及其淀粉-玉米价差持续收窄,特别是1月和5月合约由于近月交割压力和节后季节性消费淡季的预期,盘面生产利润一度下降至盈亏平衡点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