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国际粮食供应缺口难题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为140.9点,较6月份下降了8.6%,创下自2008年10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月环比跌幅,但该指数仍比去年同期高13.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际粮价渐呈合理回归趋势。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该指数仍高于去年同期,且干旱气候在加剧、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粮食供应缺口问题依然严峻。 目前,乌克兰第四批粮食已离港,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国际粮食缺口和抑制粮价上涨,但仍难以弥补国际粮食供应严重缺口。粮食供给紧缺仍是世界性难题,特别是贫困人群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对此,有业内人士和相关机构认为,南方共同市场是弥补世界粮食缺口的重要方面。南方共同市场是拉美地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4个成员国以及智利和玻利维亚2个联系国组成。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南方共同市场虽是世界重要产粮地和出口地,但其国内粮食也存在缺口,同时加之运输成本上升以及化肥短缺、气候干旱等因素,其国内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难担此重任。国际粮食缺口问题应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世界粮价连创新高,主要是受俄乌冲突影响了心理预期,粮食供应链中断,加之部分国家禁止粮食出口,一些粮食供应商趁机高抬物价谋利,导致粮价不断攀升。俄乌农产品外运达成协议后,炒作的基础被削弱,导致食品价格指数回落。
由于影响国际粮价攀升的根本因素尚未消除,加之干旱天气在加剧,对粮食供求预期产生新的冲击。据此,姜文来分析认为,未来粮价继续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世界干旱加剧或者其他影响粮食的突发事件发生,不排除反弹的可能。
事实上,从全球粮食供需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平衡的,全球粮食产能基本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但粮食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粮食主产区相对集中在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几乎占全球粮食产量的70%以上,美国四大粮商垄断全球80%的贸易。而世界粮食消费区主要分布在不发达地区,加之突发事件、人为炒作等因素,导致粮食供需不匹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分析指出,俄乌冲突局势变化刺激了市场恐慌情绪,再加上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以及各国的策略博弈,使得全球粮食、大宗农产品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在今年上半年维持在高位。所谓的“粮食危机”和价格上涨,源于粮食贸易秩序被打乱使资源配置出现偏差。从长期来看,全球粮食生产供应是足够的。 在姜文来看来,解决国际粮食缺口主要要从增加粮食生产、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可能保障世界粮食供应链畅通、破解粮食供应垄断问题等方面入手,但这些难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只能逐步改善。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英奎对本报记者表示,破解国际粮食缺口难题须多方着力。一是国际社会要帮助俄乌尽快解决冲突,这是最重要的途径。二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应加强对贫穷落后、粮食短缺地区的粮食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三是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在粮食生产方面的科技援助和资金帮扶力度,加大对其水利、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农业灌溉、机械化、优良品种培植、农业人员培训以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水平的提高,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