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一 19:43:55

警惕薯业的春天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薯家!
   2022年秋季,憋屈了六七年的薯农终于长吁一口气,马铃薯丰产的,便实现了经济的“丰收”。从八月中旬地头价的8毛/斤,再到后来的商品薯一两五起步,马铃薯价格稳步飙升,直到今天的一“薯”绝尘!
   九月中旬,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资深薯农老贾给我来电话:“沃土、雪川红、希森六全部净地拉走,不和他们墨迹!”老贾的硬气,来自今年马铃薯的高价!有人高呼:马铃薯的春天来了!
   薯业的春天真的来了吗?在此,我要提醒薯业同仁:请“警惕春天”!
   市场喜新厌旧
   大家还记得六年前的V7吗?有漂亮椭圆的薯型,显亮的薯色和浅浅的芽眼,一上市就成为市场的宠儿,在整个马铃薯种业低谷时期,拥有V7种薯的坝上某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还记得10年前的荷兰十五吗?在滕州市场一薯风行,薯农就认荷兰十五,商贩就认荷兰十五。我还在多个场合听到一位大佬谈“荷兰十五”,他信誓旦旦的说:“荷兰十五永远不会过时,好的品种要种100年!不信你看美国的大西洋,半个世纪了,人们还在种。”
    我非常理解这位大佬对荷兰十五的感情。但市场就像浪子看美人,永远不专一,永远“喜新厌旧”。V7一来,就将荷兰十五狠狠地拍在了沙滩上。
   但是今年呢?2022年的秋季是沃土的天下,曾经风头无两的V7已成为了无人问津的落魄者!
   花无百日红,薯无十年强。在商品薯市场,再风光的品种,也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所以,我提醒“警惕春天”,就是不要赌行情,而要顺应市场潮流。
   因此,薯农不能光埋头种地,还要抬头观察市场。
    第一,从市场前沿了解C端的喜好,再有的放矢,繁育和种植合适的品种。
    第二,不能过度珍爱自己熟悉的品种。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薯农非常偏爱种植了多年的老品种,核心原因不是他对这个品种有感情,而是他熟悉这个品种的生长习性,能更好的掌握田间管理,因此对新品种不敢去尝试种植。
    第三,及时发现和大胆尝试种植新品种。众所周知,农业是长线产业,一个新的品种从上市到市场认可、接受至少得两三年,如果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发现新品系,种植新品系,等市场认可的时候,你已经先人一步做好了准备。
 面积不易膨胀
   为什么中国的农产品总像过山车一样,三五年奇高,三五年谷底呢?这是因为总有一些“赌徒”在搞农业。
譬如在马铃薯行业就有这样一些怀有“赌徒”心理的人。看见今年行情好了,不计成本的抢购原料,大量生产,或者远远超出自己的管理能力范围扩大种植面积……然后,就促使一个产业忽高忽低的畸形发展。
    薯农朋友,今年的“薯业春天”,让我们看到了“薯光”,但请敬畏科学,敬畏市场!不要放松对市场“春光乍现”的警惕!
    一、是不要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如果你的团队就能管理和种植好500亩地,2023年请继续种植好500亩地,不要轻易扩大种植面积,市场晴暖,风雨不定。
    二、是不要只种一个品种。500亩最少可以种两个品种,1000亩最少可以种三个品种。多个品种多个选择,在种薯采购、上市销售时间都可以自由把控。
    三、是“商”“加”搭配。我的朋友贾老板这5年都在种马铃薯,前几年行情不好,依然每年都在挣钱,今年更不用说。他的秘诀就是“商品薯”和“加工薯”搭配种植,商品薯低迷的时候,加工薯恰逢机会,弥补了商品薯方面的损失。另外,这几年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发展迅猛,对高淀粉含量的原料需求特别大,因此,种好加工薯也能获得丰厚的收益。
   每年秋季,我国的马铃薯淀粉、全粉加工企业就要争抢原料,互相抬价,甚至跨地区长途奔袭争抢!
   为什么我国淀粉行业每年都要进行原料大战?其核心原因是淀粉加工企业大多都没有自建原料种植基地。
    常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来看看欧盟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是如何解决原料问题的。
   以丹麦的KMC公司为例。丹麦的KMC公司成立于1933年,是丹麦历史悠久的马铃薯淀粉制造商,其原料运营模式值得非常成功。KMC公司有三家马铃薯淀粉加工厂,股东是2100名马铃薯农场主,他们有义务将马铃薯送到自己的工厂,确保原料供给。在生产季节,由工厂通知农场主按时送货,并先付给保底价格,当淀粉售卖后,再按照所送马铃薯中所含淀粉的含量来分配利润。
    从基地农场主手中直接采购马铃薯的好处很多,第一,确保原料供给,在生产季有“料”可加工;第二,有助于工厂控制原料的质量,而且也促进了农场主加强质量管理;第三,原料是高淀粉含量的加工薯,不是商品薯挑选后的残次薯。
    从KMC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看出,自建原料基地,种植高淀粉加工薯,牢牢掌握原料供给是保“质”保“量”加工淀粉的核心。
    现在,我国的马铃薯淀粉产业在产能与工艺技术方面已可媲美欧盟,产业的困境主要在“原料”方面,相信只要我国的淀粉加工企业建设好原料基地,一方面可确保原料的稳定供给,另一方面还可促进地方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