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成为我国薯业深加工的“绊脚石”
我国马铃薯深加工产品丰富,有薯条薯片、淀粉全粉以及粉条粉皮和名目繁多的主食化产品,但从经济影响力来论,起薯业加工决定影响作用的主要是薯条,其次是淀粉、薯片等。所以,本文就着重以“薯条”为例做探讨分析。
近五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一直处于低潮期,无论种植业还是加工业均利润式微,都难以企及玉米、水稻等谷物类作物的项背。
仔细研判发现,目前主要有“三大因素”正在制约我国薯业深加工的发展。
1、消费市场低迷
薯条是以马铃薯为原料,切成条状后油炸而成的食品。薯条作为最常见的快餐食品之一,其流行于世界各地。薯条产业链上游涉及马铃薯种植、食用油、冷冻及其他加工设备等,薯条下游产业涉及快餐行业、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居民消费者等。所以,“薯条”是马铃薯上下游产业中庞大产业链的枢纽或核心。
据共研网统计分析,2021年中国薯条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42.5万吨和44.7万吨,预计2022年中国薯条产量和需求量将分别达到49.3万吨和50万吨。其中,冷冻薯条终端市场规模385.77亿元,占比达98.61%;休闲包装薯条终端市场规模5.45亿元,占比仅为1.39%。
众所周知,三年疫情深刻影响了餐饮消费市场。据中国烹饪协会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多个一、二线城市餐饮堂食乃至外卖经常阶段性停摆,品牌餐饮企业由于在一、二线城市开店较多,收入降幅更大。同时,在疫情冲击下,连锁餐饮业不仅要承担大量人力成本、防疫成本,还要承担保供任务,压力很大,致使很多连锁餐饮企业倒在了疫情阴影下。
毋庸置疑的是餐饮业的停摆,让冷冻薯条终端市场几近腰斩,且休闲市场一时难以弥补冷冻市场的空缺。
2、民族品牌缺乏
一直以来,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冷冻薯条和脱水薯片方面,受限于马铃薯品质低、加工能力不足等原因,中国的速冻薯条产量非常低。我国马铃薯加工约占鲜薯总产量的15%,包括淀粉、脱水马铃薯、薯片和速冻薯条、全粉等产品。
目前,世界上前三位的薯条加工商占比为:加拿大麦肯31%、美国蓝威22%、美国辛普劳12%,全球其他工厂占35%,中国企业占比不足1%。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22-2027年中国速冻薯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从马铃薯加工的产品结构看,中国马铃薯加工约占总产量的15%,而美国超过60%的新鲜马铃薯用于加工。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产品相对比较单一,而欧、美、日等国家直接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的各类食品有300多种,制成淀粉、各种类型的变性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更是多达上千种。
且目前国内的大型薯条加工企业主要是加拿大麦肯、美国辛普劳、美国蓝威、荷兰法姆福瑞等国际巨头的直营分公司或合资企业,民族品牌企业少之又少,而全球四强马铃薯加工企业之一的Aviko在中国也主要生产马铃薯全粉,其销售的冷冻薯条是从欧洲进口的。
据统计,现在我国冷冻薯条生产线不到10条,由于对冷冻薯条的需求增加,中国的马铃薯加工业正在内蒙古建设新的产能,新生产线的增加将显著提高产能。预计到2022年末,全球冷冻马铃薯市场收入将达到60.1095亿美元,众多西方国家的冷冻薯条市场日趋饱和,而中国凭借多种有利因素,冷冻薯条的消费市场正不断增长。
另外,中国的马铃薯人均消费量只有14kg,是世界平均水平28kg的一半,不到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74kg的1/5。有14亿人口的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薯条人均消费量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薯条的需要量也会不断增加,这些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薯条的消费量。
所以,庞大的消费市场给中国的薯条加工产业以广阔的市场,民族品牌的发展、崛起正逢其时。
3、农户利益难保
在欧美等国,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是利益共同体,甚至农场主就是加工企业的股东,他们真正实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国内,农户和加工企业之间却是相爱相杀,市场行情好了,农户拼命提价,迫使加工企业之间打价格战,行情落了,加工企业又拼命压低收购价格,恨不得“不劳而获”。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种植户和加工企业不能利益共享,作为弱势方的种植户其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
再回头看蓝威、百事、辛普劳等公司,在中国市场都是建立了自己的加工薯专用基地。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种植专用加工品种。国内用于马铃薯薯条加工的专用品种是从美国引种的“夏波蒂”,加拿大品种,中熟,生育天数100天左右,薯形长椭圆,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极浅且突出,结薯较晚,结薯集中,薯块大,干物质含量19%~21%,还原糖含量较低,特别适于油炸加工,是马铃薯薯条加工的理想品种;第二,专业基地。以量定产,百事和辛普劳90%以上的原料都来自自己的专业种植基地。其基地种植、管理的机械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都是现代农场的典范。
顺便说一句,我国马铃薯现代化、农场化种植的优等生都是从辛普劳、百事“毕业”的,例如格瑞得集团的李冬虎董事长、久恩公司的王久恩董事长,他们现在是我国马铃薯种植业的领航者、领导者。
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要摆脱制约发展的“绊脚石” ,薯条加工的民族品牌要崛起,就务必要借鉴欧美产业发展的先进模式,一是培育优秀的加工专用品种;二是建设自己的专业基地,或者与种植户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疫情结束,中国的冷冻薯条消费将以井喷式的速度增长,薯条经济自然而然日益丰盛,持续的城市化和越来越多的快餐店(冷冻薯条的主要渠道)将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近五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一直处于低潮期,无论种植业还是加工业均利润式微,都难以企及玉米、水稻等谷物类作物的项背。
仔细研判发现,目前主要有“三大因素”正在制约我国薯业深加工的发展。
1、消费市场低迷
薯条是以马铃薯为原料,切成条状后油炸而成的食品。薯条作为最常见的快餐食品之一,其流行于世界各地。薯条产业链上游涉及马铃薯种植、食用油、冷冻及其他加工设备等,薯条下游产业涉及快餐行业、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居民消费者等。所以,“薯条”是马铃薯上下游产业中庞大产业链的枢纽或核心。
据共研网统计分析,2021年中国薯条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42.5万吨和44.7万吨,预计2022年中国薯条产量和需求量将分别达到49.3万吨和50万吨。其中,冷冻薯条终端市场规模385.77亿元,占比达98.61%;休闲包装薯条终端市场规模5.45亿元,占比仅为1.39%。
众所周知,三年疫情深刻影响了餐饮消费市场。据中国烹饪协会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多个一、二线城市餐饮堂食乃至外卖经常阶段性停摆,品牌餐饮企业由于在一、二线城市开店较多,收入降幅更大。同时,在疫情冲击下,连锁餐饮业不仅要承担大量人力成本、防疫成本,还要承担保供任务,压力很大,致使很多连锁餐饮企业倒在了疫情阴影下。
毋庸置疑的是餐饮业的停摆,让冷冻薯条终端市场几近腰斩,且休闲市场一时难以弥补冷冻市场的空缺。
2、民族品牌缺乏
一直以来,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冷冻薯条和脱水薯片方面,受限于马铃薯品质低、加工能力不足等原因,中国的速冻薯条产量非常低。我国马铃薯加工约占鲜薯总产量的15%,包括淀粉、脱水马铃薯、薯片和速冻薯条、全粉等产品。
目前,世界上前三位的薯条加工商占比为:加拿大麦肯31%、美国蓝威22%、美国辛普劳12%,全球其他工厂占35%,中国企业占比不足1%。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22-2027年中国速冻薯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从马铃薯加工的产品结构看,中国马铃薯加工约占总产量的15%,而美国超过60%的新鲜马铃薯用于加工。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产品相对比较单一,而欧、美、日等国家直接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的各类食品有300多种,制成淀粉、各种类型的变性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更是多达上千种。
且目前国内的大型薯条加工企业主要是加拿大麦肯、美国辛普劳、美国蓝威、荷兰法姆福瑞等国际巨头的直营分公司或合资企业,民族品牌企业少之又少,而全球四强马铃薯加工企业之一的Aviko在中国也主要生产马铃薯全粉,其销售的冷冻薯条是从欧洲进口的。
据统计,现在我国冷冻薯条生产线不到10条,由于对冷冻薯条的需求增加,中国的马铃薯加工业正在内蒙古建设新的产能,新生产线的增加将显著提高产能。预计到2022年末,全球冷冻马铃薯市场收入将达到60.1095亿美元,众多西方国家的冷冻薯条市场日趋饱和,而中国凭借多种有利因素,冷冻薯条的消费市场正不断增长。
另外,中国的马铃薯人均消费量只有14kg,是世界平均水平28kg的一半,不到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74kg的1/5。有14亿人口的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薯条人均消费量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薯条的需要量也会不断增加,这些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薯条的消费量。
所以,庞大的消费市场给中国的薯条加工产业以广阔的市场,民族品牌的发展、崛起正逢其时。
3、农户利益难保
在欧美等国,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是利益共同体,甚至农场主就是加工企业的股东,他们真正实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国内,农户和加工企业之间却是相爱相杀,市场行情好了,农户拼命提价,迫使加工企业之间打价格战,行情落了,加工企业又拼命压低收购价格,恨不得“不劳而获”。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种植户和加工企业不能利益共享,作为弱势方的种植户其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
再回头看蓝威、百事、辛普劳等公司,在中国市场都是建立了自己的加工薯专用基地。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种植专用加工品种。国内用于马铃薯薯条加工的专用品种是从美国引种的“夏波蒂”,加拿大品种,中熟,生育天数100天左右,薯形长椭圆,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极浅且突出,结薯较晚,结薯集中,薯块大,干物质含量19%~21%,还原糖含量较低,特别适于油炸加工,是马铃薯薯条加工的理想品种;第二,专业基地。以量定产,百事和辛普劳90%以上的原料都来自自己的专业种植基地。其基地种植、管理的机械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都是现代农场的典范。
顺便说一句,我国马铃薯现代化、农场化种植的优等生都是从辛普劳、百事“毕业”的,例如格瑞得集团的李冬虎董事长、久恩公司的王久恩董事长,他们现在是我国马铃薯种植业的领航者、领导者。
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要摆脱制约发展的“绊脚石” ,薯条加工的民族品牌要崛起,就务必要借鉴欧美产业发展的先进模式,一是培育优秀的加工专用品种;二是建设自己的专业基地,或者与种植户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疫情结束,中国的冷冻薯条消费将以井喷式的速度增长,薯条经济自然而然日益丰盛,持续的城市化和越来越多的快餐店(冷冻薯条的主要渠道)将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