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阶段压力与需求改观下的震荡
当前,国内玉米市场购销节奏或将加快,阶段卖压不减。一方面,气温回升,潮粮储存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下游饲料、深加工等企业采购需求暂时较弱。从供需逻辑看,国内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当前产能不足;库存去化后进口与谷物替代成为重要补充方式;国际局势动荡对全球粮价及进口成本形成支撑。需求阶段性疲弱预期或随后期消费转暖而改变。玉米价格短期或将继续呈上涨承压、下存支撑的震荡走势。
阶段卖压下玉米价格稳中有弱
当前,国内东北地区新粮销售进度整体已超五成,较上年同期仍稍慢。尽管气温回升后,“地趴粮”等潮粮储存难度增加,农户对当前低价不太认可,且雨雪天气阻碍上量,双鸭山二等30%水分新粮价格为1980元/吨,白城30%水分价格为2178元/吨,铁岭30%水分价格为2117元/吨。
华北黄淮地区玉米销售进度也过五成,且快于上年同期,秦皇岛30%水分价格为2560元/吨。陈粮方面,鲅鱼圈港口二等散装价格为2850元/吨,蛇口港二等散装价格为2970元/吨。
长期看国内玉米产量稳中有增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种大豆油料、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豆轮作等。我国人多地少,且玉米、大豆有种植替代可能。2022年扩种油料对玉米种植面积影响不大,2022/2023年度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同比仅小幅下降0.6%。
我国玉米种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单产水平低,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2022/2023年度相较美国玉米172.3蒲式耳/英亩(约1441.9斤/亩)的单 产水平,国内玉米6436.1公斤/公顷(约858.1斤/亩)的单产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长期来看,国内玉米产量或稳中有增。
进口与谷物替代补缺作用凸显
国内玉米产能总体仍不及下游需求的增长,进口与谷物替代的补充作用逐渐凸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国内玉米进口总量自2020年打破720万吨配额限制,达到1129万吨;2021年倍增到2835万吨,2022年也超过2000万吨。
国内玉米进口结构从以乌克兰为主转为美玉米为主,2023年拓展了巴西玉米进口渠道。当前俄乌局势变化对乌克兰玉米的种植及出口不利影响持续,阿根廷玉米减产预期、巴西丰产预期和美巴出口之争令外盘起伏震荡。
陈化稻谷及小麦等也对国内玉米形成替代,由于2022年小麦、玉米价差过大,替代并不具备优势;而2022年国内陈稻投放量巨大,成交量有限,替代并不明显。从供应上看,进口与谷物替代可灵活覆盖国内玉米产缺。
消费转暖预期下需求可能增长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饲料产量实现同比增长3%。尽管近期猪价持续下滑已令生猪养殖进入亏损,总体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仍有增长。一号文件提及生猪稳产保供,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此外,蛋鸡、肉禽保有盈利,存栏较高。在后疫情时期,餐饮、节日等消费或修复,养殖补栏或增加,饲料需求仍有增长可能。
2022年淀粉深加工行业开机率低迷,进入2023年改善尚不明显。从后疫情时期消费转暖预期来看,深加工需求有修复可能。
阶段卖压下玉米价格稳中有弱
当前,国内东北地区新粮销售进度整体已超五成,较上年同期仍稍慢。尽管气温回升后,“地趴粮”等潮粮储存难度增加,农户对当前低价不太认可,且雨雪天气阻碍上量,双鸭山二等30%水分新粮价格为1980元/吨,白城30%水分价格为2178元/吨,铁岭30%水分价格为2117元/吨。
华北黄淮地区玉米销售进度也过五成,且快于上年同期,秦皇岛30%水分价格为2560元/吨。陈粮方面,鲅鱼圈港口二等散装价格为2850元/吨,蛇口港二等散装价格为2970元/吨。
长期看国内玉米产量稳中有增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种大豆油料、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豆轮作等。我国人多地少,且玉米、大豆有种植替代可能。2022年扩种油料对玉米种植面积影响不大,2022/2023年度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同比仅小幅下降0.6%。
我国玉米种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单产水平低,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2022/2023年度相较美国玉米172.3蒲式耳/英亩(约1441.9斤/亩)的单 产水平,国内玉米6436.1公斤/公顷(约858.1斤/亩)的单产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长期来看,国内玉米产量或稳中有增。
进口与谷物替代补缺作用凸显
国内玉米产能总体仍不及下游需求的增长,进口与谷物替代的补充作用逐渐凸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国内玉米进口总量自2020年打破720万吨配额限制,达到1129万吨;2021年倍增到2835万吨,2022年也超过2000万吨。
国内玉米进口结构从以乌克兰为主转为美玉米为主,2023年拓展了巴西玉米进口渠道。当前俄乌局势变化对乌克兰玉米的种植及出口不利影响持续,阿根廷玉米减产预期、巴西丰产预期和美巴出口之争令外盘起伏震荡。
陈化稻谷及小麦等也对国内玉米形成替代,由于2022年小麦、玉米价差过大,替代并不具备优势;而2022年国内陈稻投放量巨大,成交量有限,替代并不明显。从供应上看,进口与谷物替代可灵活覆盖国内玉米产缺。
消费转暖预期下需求可能增长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饲料产量实现同比增长3%。尽管近期猪价持续下滑已令生猪养殖进入亏损,总体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仍有增长。一号文件提及生猪稳产保供,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此外,蛋鸡、肉禽保有盈利,存栏较高。在后疫情时期,餐饮、节日等消费或修复,养殖补栏或增加,饲料需求仍有增长可能。
2022年淀粉深加工行业开机率低迷,进入2023年改善尚不明显。从后疫情时期消费转暖预期来看,深加工需求有修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