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跳票“推迟”,玉米真的利好?
近期国内玉米期现两市可以说是呈现出了一波较为强势的共振式上涨,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七月首个交易日(7月3日)玉米期现两市均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停顿”,而背后的逻辑多半是之前盛传的定向稻谷拍卖很有希望在本月(7月13日)落地。转天之后风云突变,7月4日市场再度传出消息——稻谷拍卖再度推迟,玉米市场再度被点燃,期货盘面更是在两个交易日不断攀升,刷新了近三个月的高点,近期的疯涨仿佛都在交易一个逻辑:那就是稻谷拍卖再度“跳票”推迟引发市场供应危机,那么背后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稻谷拍卖推迟的背后:给芽麦销售让路
众所周知,小麦作为国内三大主粮品种之一,年产量超过1.3亿吨之巨。其作为国内主要的口粮品种,最大限度的保障粮农收益也是粮食安全环节的重中之重。2023年的新季小麦在上市之初可谓是遭遇了罕见的“烂场雨”,包括安徽、江苏以及河南等地均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芽麦,而据不完全统计芽麦的总体产量或将超过2500万吨甚至更多。而芽麦在上市之初的价格也是低至了1600元/吨,这样的价格给广大粮农的种植收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芽麦的用途由于其自身的指标问题很难在制粉当中广泛之后,这就使得大规模的芽麦作为能量原料势必将会进入玉米产业链当中——饲料加工、酒精加工等等小麦均可以作为替代品进入玉米产业加工领域。而定向稻谷同样也是将稻谷通过定向拍卖的方式投放到市场进入到饲料加工领域。
眼下正直新季小麦的销售初期,大规模的芽麦涌入玉米加工产业链的预期正好与之前市场消息所示的“7月13日定向稻谷投放”产生了冲突。那么适当的推迟稻谷投放给芽麦销售让路也体现出了政策端对于当下粮食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的保障粮农的种植收益。从最新的消息显示来看,定向稻谷的投放或将推迟到8月开始。届时小麦的销售也将进入后半段,稻谷的投放对于芽麦市场的冲突也将逐步弱化。
玉米市场再度疯狂,背后风险正在累积
此番政策端的调整,给了当下气势正盛的玉米市场再度点了一把火。相当一部分人将稻谷拍卖的推迟解读为玉米市场的大利多。普遍看涨的情绪之下少有人能够沉着冷静的思考——政策调控的基础是基于市场供需结构的本身,那就是在判定玉米产业链现阶段供给充足的前提之下方才会及时出台此项调整,让稻谷给芽麦让路,如果说现有的玉米市场供应十分吃紧,哪有谈何推迟稻谷给小麦让路呢?如果说玉米市场真的存在实质性的缺口,稻谷与小麦同时进入市场给玉米市场以最大的补给,那岂不是一举多得?
另外从量级来看,稻谷的投放即便不推迟,其对于玉米市场的及时补给能力也是比较有限的——从拍卖到运输、脱壳加工到进入市场形成有效流通,年度内能够完成一半就是500-700万吨的糙米能够在年度内进入玉米市场流通领域就已经很不错了。此番推迟投放,客观上也就将这部分稻谷作为了年度结余去供应2023/24年度。反观小麦市场,单就芽麦市场起码就能够补给超过2500万吨的玉米市场供应,加上华北地区制粉麦2800-2850元/吨的价格相对与玉米2950元/吨的价格来说同样具有巨大的优势,叠加豆粕价格近期不断高企,小麦的饲用替代优势更为明显,玉米市场所谓的刚需或将仅仅剩下淀粉加工产业了。
那么在距离新季玉米上市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东北深加工企业库存多半能够满足此时间段内的生产,剩下的华北淀粉企业又能够消费多少“刚需的玉米”。满打满算其对于玉米的刚需也就只剩下1个月左右的库存消费需求,折算下来也就是只有三四百万吨而已。
无论从量级还是从市场的替代品补给能力来看,单单依赖华北市场的深加工企业(淀粉企业)来推动整个玉米价格市场重心不断上移,甚至屡创新高或许有点“螳臂当车”的意思。当下的玉米价格市场依然处于高位,期货盘面同样也是刷新了4月以来的高点,眼下市场风险明显的大于机会的。现阶段下游的消费能力尤其是盈利能力目前来看并无明显改善,作为玉米产业的最大消费端——生猪养殖更是“经营惨淡”,猪粮比跌破5的数据已然表明的饲企的亏损仍在持续。试问在此种环境之下,玉米的疯狂还能维持多久呢?
稻谷拍卖推迟的背后:给芽麦销售让路
众所周知,小麦作为国内三大主粮品种之一,年产量超过1.3亿吨之巨。其作为国内主要的口粮品种,最大限度的保障粮农收益也是粮食安全环节的重中之重。2023年的新季小麦在上市之初可谓是遭遇了罕见的“烂场雨”,包括安徽、江苏以及河南等地均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芽麦,而据不完全统计芽麦的总体产量或将超过2500万吨甚至更多。而芽麦在上市之初的价格也是低至了1600元/吨,这样的价格给广大粮农的种植收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芽麦的用途由于其自身的指标问题很难在制粉当中广泛之后,这就使得大规模的芽麦作为能量原料势必将会进入玉米产业链当中——饲料加工、酒精加工等等小麦均可以作为替代品进入玉米产业加工领域。而定向稻谷同样也是将稻谷通过定向拍卖的方式投放到市场进入到饲料加工领域。
眼下正直新季小麦的销售初期,大规模的芽麦涌入玉米加工产业链的预期正好与之前市场消息所示的“7月13日定向稻谷投放”产生了冲突。那么适当的推迟稻谷投放给芽麦销售让路也体现出了政策端对于当下粮食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的保障粮农的种植收益。从最新的消息显示来看,定向稻谷的投放或将推迟到8月开始。届时小麦的销售也将进入后半段,稻谷的投放对于芽麦市场的冲突也将逐步弱化。
玉米市场再度疯狂,背后风险正在累积
此番政策端的调整,给了当下气势正盛的玉米市场再度点了一把火。相当一部分人将稻谷拍卖的推迟解读为玉米市场的大利多。普遍看涨的情绪之下少有人能够沉着冷静的思考——政策调控的基础是基于市场供需结构的本身,那就是在判定玉米产业链现阶段供给充足的前提之下方才会及时出台此项调整,让稻谷给芽麦让路,如果说现有的玉米市场供应十分吃紧,哪有谈何推迟稻谷给小麦让路呢?如果说玉米市场真的存在实质性的缺口,稻谷与小麦同时进入市场给玉米市场以最大的补给,那岂不是一举多得?
另外从量级来看,稻谷的投放即便不推迟,其对于玉米市场的及时补给能力也是比较有限的——从拍卖到运输、脱壳加工到进入市场形成有效流通,年度内能够完成一半就是500-700万吨的糙米能够在年度内进入玉米市场流通领域就已经很不错了。此番推迟投放,客观上也就将这部分稻谷作为了年度结余去供应2023/24年度。反观小麦市场,单就芽麦市场起码就能够补给超过2500万吨的玉米市场供应,加上华北地区制粉麦2800-2850元/吨的价格相对与玉米2950元/吨的价格来说同样具有巨大的优势,叠加豆粕价格近期不断高企,小麦的饲用替代优势更为明显,玉米市场所谓的刚需或将仅仅剩下淀粉加工产业了。
那么在距离新季玉米上市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东北深加工企业库存多半能够满足此时间段内的生产,剩下的华北淀粉企业又能够消费多少“刚需的玉米”。满打满算其对于玉米的刚需也就只剩下1个月左右的库存消费需求,折算下来也就是只有三四百万吨而已。
无论从量级还是从市场的替代品补给能力来看,单单依赖华北市场的深加工企业(淀粉企业)来推动整个玉米价格市场重心不断上移,甚至屡创新高或许有点“螳臂当车”的意思。当下的玉米价格市场依然处于高位,期货盘面同样也是刷新了4月以来的高点,眼下市场风险明显的大于机会的。现阶段下游的消费能力尤其是盈利能力目前来看并无明显改善,作为玉米产业的最大消费端——生猪养殖更是“经营惨淡”,猪粮比跌破5的数据已然表明的饲企的亏损仍在持续。试问在此种环境之下,玉米的疯狂还能维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