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行业“十五”规划建议
进入21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和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为淀粉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制订好淀粉行业"十五"规划建议,对促进和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九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回顾
由于农业的连年丰收,淀粉工业有了较充足的原料;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也为淀粉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淀粉工业在"九五"时期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主要成绩表现在:
(一) 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1)全国总淀粉产量从1995年的260万吨发展到1999年的470万吨。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九五"规划400万吨指标,2000年产量达到502万吨,五年平均年递增率为14.06%("九五"规划年递增率为8.36%)
(2)全国淀粉糖(包括山梨醇)总产量从1995年的36.19万吨发展到1999年的101.84万吨,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九五"规划85万吨指标,2000年总产量达134.23万吨(包括折合50%山梨醇12.25万吨),五年平均年递增率为29.93%。
(3)全国变性淀粉总产量从1995年的8.08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35万吨左右,也完成了"九五"规划30万吨的指标。
(二)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深加工产品的品种和产量有较大增长,淀粉糖和变性淀粉两大类深加工产品产量由1995年的44.27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169.23万吨,五年平均年递增率为30.76%,2000年深加工产量对淀粉的百分率为33.71%,完成了"九五"规划30%的指标。
(三)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提高
玉米淀粉收率≥65%的企业由1995年占统计数的8%提高到2000年占统计数的20%,≥67%的生产企业由1995年占统计数的3%提高到2000年占统计数的42%,两类合计由1995年的11%提高到2000年的62%;玉米淀粉总干物收率平均水平由1995年≥93%上升到2000年的97%。
(四)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一些企业组建了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如莲花味精集团、鲁洲食品集团等。组建集团后,规模扩大了,工厂数虽减少,但产量仍稳步上升。玉米淀粉生产中,2000年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13个企业所生产的玉米淀粉,占全国玉米淀粉产量的70%,而"八五"末期仅有3个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其产量仅占全国玉米淀粉产量的16.5%,特别是淀粉糖工厂也出现了年产1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
(五)产品品种增加,质量逐步提高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降低市场竞争风险,相当一部分淀粉行业生产企业,改变了原来产品单一的格局,除自行开发研制外,还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如变性淀粉品种由"八五"期间的二三十种,发展到目前的一百多种以上,且做到系列化;质量稳步提高,一些产品出口量增加,如糊精及其它改性淀粉2000年比1995年的出口量增长了三倍多;葡萄糖及葡萄糖浆的出口量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60%以上。
(六)淀粉工业装备的国产化水平明显提高
"八五"期间,国产化设备只能装备年产3万吨的玉米淀粉工厂,"九五"期间5万吨的分离机投入生产,现在国产化设备已能装备年产10万吨的玉米淀粉工厂。且由于设备质量的提高,已有年产万吨,甚至10万吨的玉米淀粉生产线出口。单台设备如碟片分离机、虹吸式刮刀卸料离心机等出口量逐年增加。全自动结晶葡萄糖分离机近年已被大型葡萄糖厂选用。
(七)与农业的结合有了新的发展
长期以来都是农民种什么工业就用什么,"九五"期间淀粉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有的企业与农民签订代种蜡质玉米的合同,用以生产蜡质玉米淀粉,有的企业还成立了农业公司,引进高淀粉含量的玉米或马铃薯、木薯等品种为企业建立优质的原料基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八)环境治理工作大大加强
淀粉行业与其他工业相比污染程度虽然低些,但废水、废渣如果不综合利用和治理,仍然污染环境。"九五"期间企业认识到三废治理的重要性,一批科研院所也行动起来,加强研究,根据各地和不同品种淀粉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废水、废渣的治理工作,根据协会2000年对166各企业的调查统计,经过治理已达标的企业占统计数的55%。
“九五"期间淀粉工业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主要问题是:
(1)部分产品规模偏小,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以致在原料、能源方面浪费严重。
(2)产品深加工品种虽有增加但升值高的品种不多,且形成规模的不多,经济效益欠佳。有些品种,如变性淀粉批间质量不稳定,也影响了对这些产品的信任度,以致出现宁可出高价进口,也不愿用国内产品。
(3)相当一部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
(4)环境问题仍然存在,治理任务还很繁重。
二、淀粉工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一)面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这样的新形势,给淀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新、更好的宏观环境。
(二)面临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等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由市场调节需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可以预见,丰富、质优的农产品资源,为加快淀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
(三)面临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可以预见,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淀粉工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使淀粉工业不断创新和加大综合利用广度和深度,节约资源,增加经济效益。
(四)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竞争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加大对外开放领域方针和政策,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个技术来源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对淀粉工业发展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既要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发展中国的淀粉工业,更应充分利用全面开放的政策,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加速与国际接轨,从根本上提高淀粉工业的整体水平。
(五)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将农产品加工列为发展重点,通过农产品加工,拉长增值链条,带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淀粉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十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淀粉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新品种,节能降耗,治理污染。向规模结构与布局合理化、资源利用充分化、质量水平国际化、经济效益高效化的目标发展,实现淀粉工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1、生产规模和增长速度
2000年全国淀粉总产量达502万吨,年人均占有3.8公斤,"十五"规划发展到700万吨,年人均占有5.4公斤,年增长率为6.9%,与"九五"相比有较大提高,具体如下表:
名称 2000年(万吨) 2005年(万吨) 年增速(%) 2015年(万吨)
总淀粉 502 700 6.9 1000
淀粉糖 118.97 260 16.9 480
其中:
结晶葡萄糖 25.91 40 9.1 80
液体葡萄糖 92.05 170 13.1 260
果葡萄浆 1.01 20 81.7 60
山梨醇 18 30 10.8 80
变性淀粉 35 70 14.9 200
2、淀粉深加工产品
2000年深加工产品产量对淀粉的加工百分率为34%
“十五"规划深加工产品产量对淀粉的加工百分率为42%
2015年深加工产品产量对淀粉的加工百分率为603、经济效益和技术经济指标
“十五"规划行业利税由2000年的8.4亿元提高到10亿元,其中利税由4亿元提高到5亿元,企业亏损面由2000年的15%降低到10%以下。同时全面提高淀粉及其基本深加工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具体如下:
玉米淀粉(干基%):
淀粉收率平均≥67(先进≥ 69,平均≥67,一般≥65)
总产品干物收率平均 93(先进≥99,平均≥93,一般≥90)
薯类淀粉淀粉单耗(商品t原料/t淀粉):
木薯淀粉耗干片平均 ≤1.6(先进 ≤1.5,平均≤1.6,一般≤1.7)
耗鲜薯平均≤3.8(先进 ≤3.5,平均≤3.8,一般≤4.3)
马铃薯淀粉耗鲜薯:平均≤6.5(先进≤6.0,平均≤6.5,一般≤7.0)
葡萄糖:
总糖干物收率(%)平均≥103(先进≥105,平均≥103,一般≥100)
液体淀粉糖:
总糖干物收率(%)平均≥100(先进≥105,平均≥100, 一般≥95)
变性淀粉:
价格增值(变性淀粉价格/原淀粉价格)平均2.0(先进≥4.0,平均≥2.0,一般≥1.5)
4.产品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玉米淀粉含蛋白质(干基%):
平均≤0.4(先进≤0.3,平均≤0.4, 一般≤0.5)
5.污水处理降低水耗
"十五"规划企业治理合格率95%以上.降低淀粉水耗,具体如下:
玉米淀粉水耗(水m3/t淀粉);
平均≤6.0(先进≤4.0,平均≤6.0, 一般≤8.0)
污水排放(m3污水/t玉米)
平均≤5.0(先进≤3.0,平均≤5.0, 一般≤8.0)
薯类淀粉水耗(水m3/t淀粉);
平均≤20(先进≤15,平均≤20, 一般≤30)
6.提高技术装备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淀粉和淀粉糖及变性淀粉生产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全行业的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控制水平。注重开发适应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发展需要的加工设备。
四、"十五"淀粉工业发展的重点
(一) 研究开发、引进消化、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共性技术,促进原淀粉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 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突破口,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 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高商品率的深加工产品。
(四) 抓好一批带动产业技术升级的产业化示范工程,如原淀粉生态示范工程、变性淀粉产业化示范基地等。
五、主要措施与建议
(一)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搞好结构调整
根据淀粉行业的特点和发展水平,继续走企业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组成的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培育行业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
(二)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投入的主体。企业应通过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并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
大力加强产品开发人员和创新型人才及科技企业家的培养,鼓励生产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结合,积极开发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10万吨级以上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
(四)加大"三废"治理力度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加大"三废"治理力度,做到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重视与加强行业管理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实施"双向"服务。在政府综合经济部门的指导下,搞好协会的各项工作;要研究加入WTO后的利弊关系,提高利用WTO的规则趋利避害的措施意见;要积极引导优势企业参与西部经济大开发;加强调查研究,正确引导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六)几条建议
1.淀粉行业基本上属于粮食加工企业,是粮食转化成工业产品的重要手段,并有投资大,利润水平低的特点,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有利于行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建议在税收上给予扶持,实现原规定的13%税率。
2.各类淀粉(除药用玉米淀粉外)和食用玉米淀粉标准均系1988年至1990年间制定的,已不能适应当今有关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且有的淀粉如红薯淀粉等至今尚无国家标准建议修订和尽快制订。
3.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拨给淀粉行业专用科研基金,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提高参与国际竞争力。
4.建议各企业关注各省市对发展经济政策的安排,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如国家财政贴息重点技术改造计划,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计划,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计划,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计划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资金项目计划,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