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产销两旺,中国马铃薯产业亟待提速
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省食品工业办公室、贵州华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年会”近日在贵州安顺市召开。来自全国的有关马铃薯种植、加工、装备、科研、销售等产业上下链条的百余名代表参会,就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共商大计。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食协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薇做了《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对国内外马铃薯食品发展趋势做了全面分析,并为进一步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直面现状
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种植水平低下加工利用不足危机暗藏
王薇首先肯定了马铃薯产业在中国的良好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马铃薯生产逐年增长。近5年,我国马铃薯消费增长40%,是全球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5年,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7321万亩,总产量7086.5万吨,平均亩产968公斤。其中,内蒙、甘肃、云南和贵州四个省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5%。
第二,马铃薯加工业缓步发展。据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全年冷冻薯条类产品总量近6.3万吨,全年实际消费量近9万吨,不足部分为进口。据估计,今后我国马铃薯片产能将达16万吨,冷冻薯条需求将达20万吨,马铃薯全粉生产形势呈现产销两旺。统计显示,我国马铃薯淀粉的总体生产能力达60多万吨,2006年实际产量为30万吨左右。随着快餐产业的迅速发展,预计未来5年,我国薯条消费量将增长20%,年均进口冷冻薯条约3万吨,马铃薯淀粉20多万吨,后者市场缺口近40万吨。
但她同时指出,在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应该看到,中国马铃薯产业尚有以下不足:
第一,加工利用率较低。我国90%的马铃薯直接烹饪供餐桌鲜食,仅有约5%的鲜薯用于薯条、薯片、面粉和精淀粉加工,且部分企业开工率和加工能力不足。而在美国牞仅有32%的马铃薯用于餐桌鲜食,其余大部分会被加工为马铃薯食品。美国马铃薯品种多达2000多种,可适应深度加工的不同需要。
第二,种植水平低。种子质量低、生产季节短、品种专业性差等原因,加之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等因素,致使中国马铃薯普遍存在淀粉含量低、薯形不规则、芽眼较深、表皮不光滑、品质不一致等现象,产业化、标准化程度很低。2005年,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马铃薯生产量占全球的45%,但却是单产量最低的国家,每公顷产量仅在11公斤—18公斤之间,而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与荷兰的产量已达每公顷42公斤—45公斤。
第三,技术创新不足。在种植业上,其表现为缺乏优良的马铃薯品种以供选育和推广;而在加工业上,则表现为缺乏更为健康、方便消费者日常饮食的新产品、新工艺。创新不足以及低水平、小规模的重复建设,影响着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纵观布局
剖析马铃薯国际贸易发展走势寻觅中国产业的未来发展支点
在过去的10年间,马铃薯在全球的种植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6%。2005年,全球马铃薯耕地面积1.86千万公顷,生产马铃薯3.21亿吨,10年产量增长了11%。
王薇指出,纵观国际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走势可以看出:
第一,优良的育种、繁多的品种、科学的管理,是美国和欧盟各国取得高产量的重要因素。种薯在提高马铃薯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马铃薯种薯出口以荷兰、英国、法国、加拿大为主。
第二,稳定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美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人们要对种植期、生长期、包装前、储存中的马铃薯进行强制性检测,大小、重量、固形物、微生物等指标均符合标准才可用于流通和加工。每个马铃薯加工企业都配有获得检测员资质的专职检测人员,每批次马铃薯具有一份检测报告,被存档,贴有标签,标签印章上有检测员的编号,以确保产品可追溯到其种植、分级的情况。美国农业部网站负责公布检测标准和每天通过检测的企业名单。
第三,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呈较高水平。美国人均消费马铃薯食品约30公斤,欧盟人均75公斤—80公斤,这些国家的总消费量已保持稳定。
第四,冷冻马铃薯产品、脱水马铃薯产品及各种用于餐桌鲜食的马铃薯菜品等产品的多样化拉动出口贸易的增加。在发达国家,鲜薯销量的下降正在被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增长所均衡,这些产品包括薯片、薯条以及经切削和冷冻、且便于烹炒和微波加热的半成品。
王薇强调指出,研发的大力投入是促使美国及欧盟各国马铃薯加工业迅速发展的强大助力之一。2003年美国一公司成功研发出零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油炸薯类产品。不久前,该公司又利用专利技术开发出一种完全达到原有口味而脂肪含量降低5%的新品。美国爱得荷州一著名马铃薯公司开发出带皮的冷冻夹心薯碗、冷冻整只马铃薯、冷冻调味薯泥,颇具市场竞争力。可喜的是,我国在这方面已有所进步,如达利集团已开发非油炸薯片。
就全球马铃薯生产而言,其生产重在供应国内市场,仅有不到3%的产量用于国际贸易,且主要活跃在欧盟国家和北美地区。马铃薯的国际贸易主要以冷冻产品为主,其主要出口国为荷兰、加拿大、比利时和美国。2005年,全美马铃薯产品出口额的59%为冷冻薯条。荷兰拥有欧洲最大规模的马铃薯加工业,其中70%—80%加工成薯条和薯片,90%的加工产品用于出口。
资源优势
变马铃薯种植大省为加工强省促进中国马铃薯产业终端升级
此次大会得以在贵州召开,充分显示了当地政府对振兴马铃薯产业以拉动地方经济的迫切希望。贵州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龙超亚指出,贵州马铃薯业具有良好气候优势,脱毒马铃薯技术的推广可为加工企业供应适用型原料。2006年,贵州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89.24万亩,其中鲜薯产量772.8万吨。但马铃薯加工转化能力小、带动力弱、地区间发展不平等、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导致贵州丰富的马铃薯资源不能迅速形成产业优势。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贵州将把马铃薯制品作为加快发展特色食品工业的重点,大力开发马铃薯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和食品等,并以加工为龙头,致力于将马铃薯产业做出规模、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贵州省安顺市副市长山林表示,重点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安顺市调整农业结构、落实农业产业化之举。安顺马铃薯种植已达30万亩,为马铃薯食品加工业提供原料保障。坐落于该市的贵州华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致力于开发马铃薯深加工食品,打造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链条,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发研制的方便土豆泥加工技术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目前已研制出20余个品种的即食马铃薯泥,华泰马铃薯泥产能现居我国西南地区之首。
作为甘肃省马铃薯产业专业委员会会长、甘肃省薯界淀粉集团公司董事长康克归指出,变马铃薯大省为马铃薯强省是甘肃马铃薯产业今年的工作目标。2006年,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鲜薯总产量1200万吨。今年2月,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组建一个中心,实施两大工程、建设三大基地、推广四项技术、发展五类龙头”,即组织实施好中国西部马铃薯育种中心,解决专用薯品种缺乏的问题;实施两大良种推广工程和机械化作业工程,解决马铃薯良种供应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建设陇中淀粉基地、陇南菜用薯基地、薯条薯片专用薯基地,实现品种布局的区域化;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旱作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控、科学施肥技术;发展马铃薯系列淀粉、休闲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以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针对甘肃马铃薯产业存在的专用种薯发展滞后、淀粉加工企业过分密集、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甘肃马铃薯产业迫切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重组,支持那些设备精良、技术和生产工艺先进、生产规模大、带动农户多、市场覆盖面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甘肃省腾胜集团是国家9部委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该集团所产马铃薯精淀粉已达到国际最高标准,出口美洲、欧洲、亚洲的24个国家。
行业组织
加强行业协作加快标准升级引领科技创新推进行业进步
为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结合国内外马铃薯的发展状况,确立了以加工业企业为龙头,推动加工薯发展,进而带动整个马铃薯产业链良性健康发展的目标。
王薇表示,在2006年《加工用马铃薯分级》国家标准起草制定的基础上,2007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将加快促进马铃薯加工行业相关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的出台。在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培育和壮大马铃薯产业优势品牌的同时,广泛开展国际马铃薯产业行业间、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整个行业的信息统计和交流、发布工作,同时拟筹建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技术委员会。
马铃薯加工机械生产商、荷兰瑞欧有限公司代表吉普·奥博特指出,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目前中国能够生产与国际接轨的快餐型马铃薯食品的企业较少,且生产水平较之国际同行还有一定差距。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召开。届时,世界各国人士将云集北京。而这,正是快餐型马铃薯食品所蕴藏的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