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一 19:43:55

我国多措并举 解决饲料“卡脖子”问题

【2025年7月中旬,中国是否重启采购美国大豆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美国农业部报告对未知目的地销售大豆的消息一度推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价上涨近2%。不过巴西行业人士认为,尽管中美尚未达成明确的农产品贸易协议,中国依然面临“想不想买”与“不得不买”的现实困境。】

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5亿吨左右,其中近1亿吨是大豆,除了榨油之外,大豆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蛋白饲料原料,养殖所需的饲料中有10%至15%的蛋白含量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成本比拼”与“产能过剩未解”的并行期,饲料价格变动将直接传导至养殖成本压力。

仅靠进口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无法完全满足中国全年需求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大豆4937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6月单月进口1226万吨,主要来自巴西和阿根廷。过去五周中国共购入183船大豆,巴西占109船,阿根廷74船,美国为零。尽管如此,业内人士指出,仅靠巴西和阿根廷无法完全满足中国全年需求,中国仍需从美国进口1500万至2500万吨大豆。

巴西虽为中国头号大豆供应国,2025全年对华出口将达8100万吨(占到巴西总出口量的75%),但与中国全年1.12亿吨进口需求相比仍有缺口。阿根廷和巴拉圭虽有部分供应能力,但尚不足以填补这一空白,特别是阿根廷在2024年还一度是全球第三大大豆进口国。

专家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但目前主要负责采购的多为国企,关税对私营企业影响更大。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复杂局势背景下,中国仍有可能在年底前加快美豆采购步伐。

与此同时,大豆到港节奏正在放缓,市场预计中国将减少豆粕产量与库存,意在为10月至次年1月期间可能从美国采购腾出空间。分析人士以巴西马托格罗索州为例指出,该州可供出口的大豆供应已变得稀缺,从而促使中国买家向美豆市场。

对巴西而言,这种中美博弈间的采购动态反而带来机遇。随着美豆需求上升推动国际价格上涨,巴西受到压制的大豆溢价可能上行,有助于形成有利的本地价格环境,这将为巴西农户在2025年下半年打开更佳销售窗口。

中国积极多元化布局大豆海外市场,以排除单一市场依赖风险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积极多元化布局大豆海外市场以排除单一市场依赖风险,加之近年来一些市场和非市场因素影响,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不过他也认为,“排除干扰因素回归贸易本质后,相信中美大豆合作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将是美国大豆致力于在中国发展的信心所在。”

张晓平也强调,美国豆农非常珍惜和重视中国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他们也并不赞成美国政府用关税手段作为寻求所谓贸易平衡的手段。

今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中美贸易受到明显冲击。张晓平说,“美国大豆也受到波及,关税让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失去了价格竞争力,确实造成了销售上的困难。”他强调说,“从美国大豆产业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反对政府用关税手段去实现所谓的贸易平衡,关税只能起到限制贸易的作用。所以美国农民是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人为的打扰。”

“对于美国大豆产业来讲,突然的关税措施是他们意想不到的,也是控制不了的一种不确定性。”张晓平说,“美国大豆产业自1982年到中国,并承诺通过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国市场。现在,我们就要致力于在不确定性中不断注入确定性,以更好的大豆产品、更好的供应服务,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保证粮食安全及解决饲料“卡脖子”问题。

2022年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要求在全行业深入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加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加快推进替代资源开发利用,以牢牢掌握养殖业稳产保供主动权。

经过努力,相关工作初见成效。2023年,全国豆粕在养殖业消耗饲料中的占比为13%,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按全年饲料消耗量测算,豆粕饲用消费减少730万吨,相当于减少大豆饲用需求900多万吨。全国33家百万吨级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豆粕占比为10.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示范带动效果显着。

2025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指出,统筹推进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三方面措施,力争到2030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粮食用量占比降至60%左右,其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