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销量再次暴涨,隐藏着什么投资机会?
榨菜、方便面与火腿肠并称“泡面三杰”,而“泡面三杰”是低价快消品的代表。此前,针对方便面销量的分析,曾一度是观测居民消费能力重要风向标之一。
最近,根据知名咨询公司里斯咨询发布的报告,2018年全世界方便面销量达到1036亿份,而中国市场为402.5亿份,占全球方便面销量的38.85%,排名第一。从人均看,中国人均消费方便面28.75份,而世界人均消费量仅为13.6份。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方便面营业额一度连续18年递增。2013年,中国内地和香港方便面总销量达462.2亿包。然而,从2013年起,中国方便面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16年,内地和香港方便面年销量已下滑至385亿包。但是,从2017年开始,方便面回升到375.6亿包。在方便面销量回升的背景之下,有部分媒体甚至喊出了“消费降级”的口号,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们便来分析一下。
从2013年开始中国方便面销量下降引发了方便面的滞销,对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受到人们认可的大致有四种逻辑。
第一种是外卖冲击论。因为美团、饿了么等互联网平台的强势崛起,近几年的外卖可谓是方便快捷又便宜,因此吃外卖的人便多了,所以吃方便面的人越来越少。
第二种是消费升级论。因为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富裕,饮食结构不断优化,开始追求有品质的食品,更加重视健康,所以吃方便面的人越来越少。
第三种是交通便捷论。因为飞机高铁的日益普及,我们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越来越少的人乘坐绿皮火车,所以方便面很大一块消费场景被削弱了。
第四种是打工回潮轮。数据显示,2014年之前,进城务工人员一直在上升,但在2014年之后,返乡潮开启,因此方便面消费主力人群变少了,因此方便面不好卖了。
通过这4条逻辑其实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其实在17和18年,上述4个逻辑在大方向上均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但是方便面销量却回升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财哥查阅了方便面巨头康师傅2018年的财报,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康师傅2018年容器面销售额达117.94亿元,高价袋面销售额为95.4亿元,两者的销售额占到康师傅方便面总额近9成,而中低价袋装面则不足10%。换句话说,在目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桶装方便面的需求大幅提升,带动了方便面的总体销量。
具有这种趋势的还有“泡面三杰”之榨菜巨头,涪陵榨菜(002507)。涪陵榨菜13元以上的高端瓶装产品在三年内销售额增长了10倍。
因此,似乎在消费升级的环境下,随着方便面产家把产品高端化和细分化,能有效刺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比如根据全世界方便面巨头日清公司的发展轨迹,其针对老年群体推出量小且具备特色的日本荞麦面,针对年轻人推出冬阴功汤,兰州牛肉面等口味,均刺激了方便面的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许多社会文化的演变也在推动着方便面的需求,比如“宅”文化。财哥身边就有很多特别“宅”的朋友,而方便面是他们食谱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此外,还有去品牌化的思维的发展,很多人有时候并不是没有钱去消费,而是认为低价便捷就能满足的需求,何必要大费周章?最重要的是,根据财哥的个人观察,身边的人对便捷的述求越来明显,这也是促进方便面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
当然,可能也只是外卖变贵了。还记得饿了么刚火爆的几年,各种优惠补贴层出不穷,吃一顿外卖可能只需20元以内甚至10元以内。随着优惠的退坡,现在财哥在北京已经找不到20元以内的外卖了。
因此,方便面强劲需求的重燃,似乎预示着许多类似的低端消费品在未来均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而消费行业的研究与我们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重视身边人群生活的变化,便有可能把握住相应的投资机会,寻找到优秀的投资标的,不知大家怎么看?
盘面方面,今日大盘站上60日线;两市仅出现了3支股票跌停;尾盘资金加速流入迹象明显,说明市场情绪在逐步回暖。消息面上,盘后中美贸易谈判传来新进展,7月30-31日将举行新一轮贸易谈判,此外年中政治局会议也将在近日举行,为下半年经济发展奠定方向。总体而言,消息面预期向好。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大盘的上攻仍需要量能的配合,在大盘放量上涨前,我们还是应把控风险,控制好仓位。
财哥在此邀请各位小伙伴加入德林社2019门派商学院!让我们站在投资大佬的肩膀上,去做股市的瞭望者,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抓住信息优势。只要仅仅一次风险的规避,或者一次价值的把握,您就能从中有不菲的收获。新会员减免活动所剩时间已不多,希望各位小伙伴把握机会,愿各位投资者投资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