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淀粉加工技术
鲜薯淀粉的生产大多采用传统的酸浆沉淀法。其具体要点如下:
备料。将鲜红薯放在盛有清水的木桶、水泥池或缸内,洗去泥沙杂质,然后放在流动清水中冲洗干净,沥干水分,破碎成约2厘米见方的碎块备用。
磨碎。将鲜红薯块送入石磨或金钢砂加水磨成薯糊(鲜薯与用水量之比为1∶3)。为了使淀粉容易沉淀,可在磨碎时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1000毫升水中加入石灰0.35公斤制成)。
过滤。将薯浆倒入用细纱布做的吊包内(80目以上)过滤,边过滤边加清水,直到把淀粉滤净为止。
对浆。将过滤得到的淀粉乳倒入沉淀缸中,随即按比例加入大浆(坐缸所发生的酸浆)和水调整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充分搅拌后,使其静置沉淀。加入大浆的量为淀粉乳量的1/50,此时淀粉乳的ph值在5以上。若气温高,发酵快,大浆用量可酌情减少。
撇缸。对浆静置完成后,即可进行撇缸,将上层汁液用瓢取出或由缸的开口处放出,留在缸底层的为淀粉。
坐缸。在撇缸后,底层的淀粉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因此须进一步通过水洗的方法将杂质排去。注入清水时,不断搅拌使再成淀粉乳,然后静置沉淀。坐缸温度为20℃左右,在冬季必须保温或加热水混合。坐缸发酵必须发透。在发酵过程中应适当地搅拌,促使发酵完成。一般坐缸时间为24小时左右,夏季相应缩短时间。
撇浆。将坐缸所发生的上层酸浆撇出来作为下一次对浆用。
过筛。撇浆后的粗淀粉含杂质较多,必须过一次筛,将粗淀粉置于120目细筛上,按1∶1加水稀释进行过筛。筛下物为淀粉,转入小缸。
小缸。过筛后的淀粉,仍含有少量杂质,注入清水洗涤,然后静置沉淀,约需24小时,此时应防止发酵现象。
起粉。沉淀完毕后上层液称为小浆,取出后可与大浆配合使用,或作为磨碎用水。撇出小浆后,用铁铲将缸内淀粉取出。
吊包。铲出的淀粉,一般含水量为50%~60%。干燥前先置于洁净的白布,悬挂起来脱水(约需6小时),待淀粉干固,即可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脱水后的淀粉,从布包中取出,切成小片或小块放在盘中,置于日光下晾晒,并随时翻动,不断弄碎粉块,晒干后在槽内碾碎,过筛后即可包装。湿淀粉也可置于烘房内烘干到含水量14%以下,然后粉碎、过筛、包装。
备料。将鲜红薯放在盛有清水的木桶、水泥池或缸内,洗去泥沙杂质,然后放在流动清水中冲洗干净,沥干水分,破碎成约2厘米见方的碎块备用。
磨碎。将鲜红薯块送入石磨或金钢砂加水磨成薯糊(鲜薯与用水量之比为1∶3)。为了使淀粉容易沉淀,可在磨碎时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1000毫升水中加入石灰0.35公斤制成)。
过滤。将薯浆倒入用细纱布做的吊包内(80目以上)过滤,边过滤边加清水,直到把淀粉滤净为止。
对浆。将过滤得到的淀粉乳倒入沉淀缸中,随即按比例加入大浆(坐缸所发生的酸浆)和水调整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充分搅拌后,使其静置沉淀。加入大浆的量为淀粉乳量的1/50,此时淀粉乳的ph值在5以上。若气温高,发酵快,大浆用量可酌情减少。
撇缸。对浆静置完成后,即可进行撇缸,将上层汁液用瓢取出或由缸的开口处放出,留在缸底层的为淀粉。
坐缸。在撇缸后,底层的淀粉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因此须进一步通过水洗的方法将杂质排去。注入清水时,不断搅拌使再成淀粉乳,然后静置沉淀。坐缸温度为20℃左右,在冬季必须保温或加热水混合。坐缸发酵必须发透。在发酵过程中应适当地搅拌,促使发酵完成。一般坐缸时间为24小时左右,夏季相应缩短时间。
撇浆。将坐缸所发生的上层酸浆撇出来作为下一次对浆用。
过筛。撇浆后的粗淀粉含杂质较多,必须过一次筛,将粗淀粉置于120目细筛上,按1∶1加水稀释进行过筛。筛下物为淀粉,转入小缸。
小缸。过筛后的淀粉,仍含有少量杂质,注入清水洗涤,然后静置沉淀,约需24小时,此时应防止发酵现象。
起粉。沉淀完毕后上层液称为小浆,取出后可与大浆配合使用,或作为磨碎用水。撇出小浆后,用铁铲将缸内淀粉取出。
吊包。铲出的淀粉,一般含水量为50%~60%。干燥前先置于洁净的白布,悬挂起来脱水(约需6小时),待淀粉干固,即可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脱水后的淀粉,从布包中取出,切成小片或小块放在盘中,置于日光下晾晒,并随时翻动,不断弄碎粉块,晒干后在槽内碾碎,过筛后即可包装。湿淀粉也可置于烘房内烘干到含水量14%以下,然后粉碎、过筛、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