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打造农业成果应用快速通道
广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全区应改革的108个县(市、区)1145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部实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制度、公益性,初步缓解了基层农技推广“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现实问题,有效调动起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积极性。
2010年广西的大旱之年,基层农技人员按照自治区农业厅“重旱区少减产、中旱区不减产、轻旱区保增产”的思路,主导产业与主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示范户全面增收的良好局面,平均增幅达25%以上,部分达到87%。
自此,广西通过改革已建立起以自治区主席农业院士顾问团为龙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为两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新机制新模式。
创新推进,打造多元化农技推广机制
管理难到位,经费难保障,农技人员积极性难调动……广西曾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老化,服务能力弱化,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很难满足农民的迫切需求。
抓住农业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契机,广西加快体制理顺,强化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的法定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公益性职能得到了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时间得到了保障,专业技术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开展科研和农技推广的劲头更足。
广西各级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多形式的技术大培训,培训没有停留在理论上,同时还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培训。随着技能的优化,农技队伍的人才结构也得到了优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全区建立多元化合作农技推广机制、畅通高效的农民需求反馈机制等服务方式的创新,密切了农技人员与农户的互动。广西“一部联系电话、一辆服务直通车、一个示范基地、一块农技推广园地、一张建议卡、一份病虫害防治意见、一所农民夜校、一批科技示范户”的“八个一”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得到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的肯定和赞许,称其为“动脑子、出点子、抓路子、结对子、获金子”的农技推广思路,是一种创新。
浦北县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东风的吹拂下,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安石镇农业站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马铃薯小畦双行覆土免耕高产栽培技术”,使该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发展成为广西马铃薯第一大镇。大成镇农业站则总结探索出“果园小畦双行稀植套种金福菇技术”,并被国家发改委立项作为浦北2010年现代农业示范县项目进行开发推广。目前,浦北县被列入广西三个国家级创建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县之一。2010年3月,浦北县马铃薯首次实现出口东盟。
素质提高,农技推广队伍不断健全
炎炎盛夏又是龙眼成熟时,平南县官成镇果农莫耀林看着2亩龙眼林下长势正好的生姜,感激地说:“近年来,龙眼市场价格低迷,县农业局组织专家攻关,推广龙眼树下种生姜,龙眼和生姜所需的水源和肥料相辅相成,一亩果园双重收益,走出了龙眼价格不稳的困境。”
官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胡善柏介绍:“全镇1.8万多亩的龙眼树下都推广了套种生姜技术,一亩龙眼园种下生姜,亩产生姜3000公斤,按目前的批发价格2元/公斤算,每亩龙眼园生姜产值约6000元。”
为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使一大批先进的实用新技术在农村广泛应用。广西在推进农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中,创新工作机制,在保证机构、经费、队伍的前提下,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技术培训,强化试验示范,实行目标考核等方式,使农技推广队伍不断健全,农技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技人员由“说教型”向示范型转变,在关键技术、关键农时、突发事件及农民有需求时,做到技术指导到户、到点、到人。
平南县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责任制,每个专家指导培训10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联系1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农户,打造农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仅去年,平南县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8个,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7项,良种普及率达85%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65%;推广农作物间套种技术25.2万亩,新增产值2亿多元。
同时,全区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户的选拔与管理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察交流等方式,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示范带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
在示范项目的实施中,广西每个示范县围绕3~5个主导产业,通过建立“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推广机制,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支撑主导产业发展。
贺州市八步区根据产业基础和产业导向以及农民的科技需求,邀请推广、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的专家,组织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和集成,主推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农作物间套种技术等。科技示范户黄定富参加了“三避”技术培训后,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提前进行蔬菜育苗,虽然受到今年元月到2月低温天气的影响,但收获上市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10多天,他种植的毛节瓜成了当地的“皇帝女”,仅3亩面积就实现了产值2万多元。
灵川县把农技示范基地作为农技干部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综合推广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农民应用新农技、新农资的展示窗口。指导员联系指导,基地、示范户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县优质产业、“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大境乡的铁坑村,全村48户,沙糖橘、糖橙挂果面积463.5亩,有柑橘产业示范户6户,示范面积52.6亩,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全面推广普及出境果园管理技术,主导品种在示范户和全村推广应用率均达到100%。2010年,6户示范户柑橘产业收入超过50万元,平均亩产值达9505元,全村柑橘产业收入超过250万元,平均亩产值达539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