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出新感觉
在威宁自治县,过去是“贫困符号”的马铃薯,在市场思维的引导下,已成为占农民收入半壁河山的“金蛋蛋”—— 8月以来,威宁自治县雪山镇的管绍刚进入了忙碌的马铃薯收购期,仅在镇集贸市场上,他就设了3个收购点,找了十几名工人,每天最少收购100多吨,最多时收购300多吨。“如今马铃薯销路好,运到县城上火车很方便,但要成批量组织货源。”作为雪山镇马铃薯协会会长,为解决分散收购、交易困难的问题,老管动员协会46名会员每人入股3万元,现已筹资138万元,准备兴建占地60亩的大型马铃薯交易市场。
据了解,雪山镇每天外运马铃薯达500吨,加上小海、麻乍、草海、羊街、黑土河等马铃薯主产区,威宁每天有1000多吨马铃薯以每公斤0.6元以上的价格远销湖南、湖北、广西、云南、重庆等地。2006年,全县马铃薯产量180万吨,占全省的24%,其中通过铁路外销70多万吨,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中,845元来自马铃薯,占48.5%。
“雪山灼甫龙街子,洋芋荞麦过日子。要吃包谷饭,除非婆娘坐月子;要吃大米饭,除非二辈子。”这是威宁人过去的生活写照。威宁作为我省久负盛名的马铃薯种植大县,过去受交通、市场等因素制约,马铃薯基本自产自销,群众没有从市场交易中得到实惠,造成了全县马铃薯种植水平低。近年来,威宁在交通条件改善,打开了马铃薯外运通道的条件下,按照“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的思路,出台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倾力打造“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为提高规模化种植和区域化布局水平,该县在科学分析境内自然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做好马铃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选择优势区域,狠抓种薯扩繁基地、商品薯基地和加工型薯种基地建设。在雪山镇、小海镇、麻乍乡、黑土河乡和草海镇、羊街镇建立了5个万亩连片种植区,全县样板总面积达到了6.8万亩。今年全县种植马铃薯140万亩,预计总产量将突破200万吨。
该县通过与中国农科院等国内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目前,县里对104个株系、40个品系进行了选育,引进宣薯2号、宣薯3号、云薯201号、鄂薯3号等13个新品种,引进和培育菜用型和加工型品种20余个,争取到了国家农业部投资600万元的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13万亩,形成了年产培育苗80万余株,繁育微型薯脱毒种100万粒的规模。通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在县、乡、村三级的强力推动引导下,一些自然村组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种植模式,马铃薯产量成倍增加。今年,卯家村70多户农民与六盘水志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170亩马铃薯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内每亩最低产量达到了4000公斤,除去劳动力成本外,农户最低可获利40多万元,平均每户5700元,加上其他地块的马铃薯,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目前,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已在小海镇、雪山镇、草海镇选点示范,总面积达900多亩,直接受益农户300多户。
威宁马铃薯过去外销主要是分散收购,不但增加了客商的收购成本,也给广大农户交易带来困难。县里按照“大生产、大流通、一体化”的思路,强化流通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积极拓展马铃薯销售市场,形成了农户管种植、专业组织管销售、客商跑订单、企业搞加工的市场营销格局。目前,该县正在建设县城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和雪山、麻乍、观风海、小海、黑土河5个乡镇的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全县已成立马铃薯农民专业经济合作协会12个,专业经纪人队伍达到千余人。
针对市场发展趋势,县里把马铃薯的深加工作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来抓,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目前,由香港威力国际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威力淀粉有限公司,年加工马铃薯13万吨,生产淀粉2.6万吨,生产的“威宝牌”淀粉在同类产品中市场走势占优,该公司的二期工程已进入审批阶段。今年,该县又引进大西南公司投资2.94亿元人民币在雪山镇建年产3万吨雪花精粉和1万吨雪花全粉的加工项目。此外,小型加工企业遍布城乡,年总加工量达到了21万吨。县委书记王炳荣、县长吴学军说:“威宁近年来农民建新房、买电器、购农用车的不断增多,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于马铃薯,马铃薯为威宁的新农村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威宁要抓住这项特色产业不放松,努力建设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
据了解,雪山镇每天外运马铃薯达500吨,加上小海、麻乍、草海、羊街、黑土河等马铃薯主产区,威宁每天有1000多吨马铃薯以每公斤0.6元以上的价格远销湖南、湖北、广西、云南、重庆等地。2006年,全县马铃薯产量180万吨,占全省的24%,其中通过铁路外销70多万吨,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中,845元来自马铃薯,占48.5%。
“雪山灼甫龙街子,洋芋荞麦过日子。要吃包谷饭,除非婆娘坐月子;要吃大米饭,除非二辈子。”这是威宁人过去的生活写照。威宁作为我省久负盛名的马铃薯种植大县,过去受交通、市场等因素制约,马铃薯基本自产自销,群众没有从市场交易中得到实惠,造成了全县马铃薯种植水平低。近年来,威宁在交通条件改善,打开了马铃薯外运通道的条件下,按照“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的思路,出台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倾力打造“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为提高规模化种植和区域化布局水平,该县在科学分析境内自然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做好马铃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选择优势区域,狠抓种薯扩繁基地、商品薯基地和加工型薯种基地建设。在雪山镇、小海镇、麻乍乡、黑土河乡和草海镇、羊街镇建立了5个万亩连片种植区,全县样板总面积达到了6.8万亩。今年全县种植马铃薯140万亩,预计总产量将突破200万吨。
该县通过与中国农科院等国内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目前,县里对104个株系、40个品系进行了选育,引进宣薯2号、宣薯3号、云薯201号、鄂薯3号等13个新品种,引进和培育菜用型和加工型品种20余个,争取到了国家农业部投资600万元的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13万亩,形成了年产培育苗80万余株,繁育微型薯脱毒种100万粒的规模。通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在县、乡、村三级的强力推动引导下,一些自然村组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种植模式,马铃薯产量成倍增加。今年,卯家村70多户农民与六盘水志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170亩马铃薯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内每亩最低产量达到了4000公斤,除去劳动力成本外,农户最低可获利40多万元,平均每户5700元,加上其他地块的马铃薯,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目前,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已在小海镇、雪山镇、草海镇选点示范,总面积达900多亩,直接受益农户300多户。
威宁马铃薯过去外销主要是分散收购,不但增加了客商的收购成本,也给广大农户交易带来困难。县里按照“大生产、大流通、一体化”的思路,强化流通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积极拓展马铃薯销售市场,形成了农户管种植、专业组织管销售、客商跑订单、企业搞加工的市场营销格局。目前,该县正在建设县城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和雪山、麻乍、观风海、小海、黑土河5个乡镇的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全县已成立马铃薯农民专业经济合作协会12个,专业经纪人队伍达到千余人。
针对市场发展趋势,县里把马铃薯的深加工作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来抓,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目前,由香港威力国际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威力淀粉有限公司,年加工马铃薯13万吨,生产淀粉2.6万吨,生产的“威宝牌”淀粉在同类产品中市场走势占优,该公司的二期工程已进入审批阶段。今年,该县又引进大西南公司投资2.94亿元人民币在雪山镇建年产3万吨雪花精粉和1万吨雪花全粉的加工项目。此外,小型加工企业遍布城乡,年总加工量达到了21万吨。县委书记王炳荣、县长吴学军说:“威宁近年来农民建新房、买电器、购农用车的不断增多,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于马铃薯,马铃薯为威宁的新农村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威宁要抓住这项特色产业不放松,努力建设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