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光照对马铃薯不同阶段生长的重要性
1、“万物生长靠太阳”,马铃薯也并不不例外。因此,光照也是马铃薯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在阳光下,叶子中的叶绿素可以用于光合作用,吸收到体内的水,肥料和二氧化碳等可以供植物生长、人畜也可以食用的营养物质。
2、铃薯属于喜光农作物,植物的生长,形态结构的形成和产量的增加与光照强度和日照长度密切相关。马铃薯在幼苗,开花期和结薯阶段都需要较强的光照。并在其他条件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马铃薯就会茎秆粗壮,枝叶茂密,就容易开花结果,并且马铃薯的块茎会结的很大,从而提高产量。如果在低光照条件下,只能获得相反的效果。例如,由于光照不足,在树荫下生长的马铃薯茎细,节间长,枝条少,叶子小而薄,马铃薯小,产量低。
3、对于日照时间长短的要求,马铃薯植株在每个生长期需要的光照时间皆不同。在发棵生长期,喜欢长时间的日照。在结薯的时期,就很需要有较强的光照,但光照时间不宜过长,并最好有较长的夜间和较大的温差,这样才有利于结薯和积累营养物质,使块茎大,干物质高,因此产量高。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主要马铃薯产区,华北北部和西南山区海拔较高或纬度较高。由于充足的阳光,强光和大的温差,这种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此外,光对马铃薯幼芽具有抑制作用,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枝条生长缓慢,又短又强,颜色为紫色,将这种幼苗种植于地下时可以长成强壮的植物,有利于增加产量。人们把这种芽称为“短壮芽”。
4、有些人可能会说太阳光是自然的,光的时间和强度不会根据人的意愿转移。因此,人们不能控制照明条件,其实并不是,虽然我们无法调整光源,但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农业措施,使太阳光更好地发挥其有益作用,避免其不利影响。例如,根据不同品种的高度和分枝,分枝的数量,叶片的大小和密度,调整种植距离和株距,使其密度合理,植物相互之间不拥挤,避免树枝和树叶重叠,使底部叶子也可以看到阳光,并且可以通风和透气。以确保叶片可以接收到强光,这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制造有机物。例如,在土豆和高秆作物间插入时,有必要充分考虑马铃薯光照的特殊要求,合理安排间隔和行距,最大限度地减少共生时间,减少阴影的影响,充分利用土地和阳光,达到提高产量和产值的目的。
5、如何实现合理的种植密度与叶面积因子(也称为叶面积指数)有关。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株高,分枝,叶片大小和数量不同,因此每株植物的叶面积不同,遮挡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也不同。种植的群体,由于密度不同,叶面积也不同,所以只根据叶面积系数,有一致的标准。叶面积因子是多少?它是每单位面积的叶片面积与单位面积之和的比率。当叶面积系数达到最佳值时,截获的太阳能百分比最高,净光合生产力最大,干物质的日积累是最多的。根据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和干物质积累期的叶面积系数为3.5~4.5时,太阳能的截获量,光合生产力和干物质的日积累是最好的,但叶面积指数并非越大越好,超过4.5以上就会减产,少于2也影响产量的提高。
6、合理的种植密度,也就是群体结构中有理想的叶面积系数。反过来说,根据叶面积因子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每667米2株植物)。为了确定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合理种植密度,首先应根据当地条件确定所需的叶面积因子。水分和生育条件的叶面积系数可以设定在3.5~4.0之间,如果条件略差,可以设置得更高一些,在4.0~4.5。然后使用每株植物的叶面积参与计算(每株植物的叶面积可以在实践中计算,数据接近准确数据,也可以使用前人提供的经验数据估算。早熟品种的植株为0.3~0.5米2,中晚熟品种的叶面积为0.4~0.7 m 2)。
7、如果种植在旱地上,叶面积系数确定为4,每株植物的叶面积仍为0.7平方米。另外,通过调整垄的方向,可以更好地接收太阳光,并且南北作垄比东西作垄的效果更好。采用农作物立体光采集方法,使作物受到阳光直射,侧射,散射和反射4种光照,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来增加作物的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