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为什么涨得那么高?
2020年,国内玉米价格上涨40%,迎来了难得一见的大牛市。玉米定价是件复杂的事,既要考虑供给侧的玉米进口、玉米临储拍卖、农民惜售,也要考虑需求侧的贸易商囤货,养殖业与玉米深加工业的需求,另外天气因素、投机情绪、国际环境、小麦稻谷价格都会对玉米价格产生很大影响。
要分析国内的玉米市场,就必须先回到08年,从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说起。 1999年到2007年之间,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国内的粮食产量连年下降。为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8年,国家在东北及内蒙古东四盟推出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个政策,简单说就是国家每年以一个保底价,也就是临时收储价,向农民敞开了收玉米,这其实是国家在给农民兜底,保证种玉米还能赚钱。临时收储价格在08年的时候是7毛多,后来逐年提高,到2013年,就涨到了1块1毛2,不到五年涨了60%。因为临时收储是提价收购,而且是无限量收购,所以对农民来说,国家怎么收,农民就怎么卖,收储价格逐年上调,农民的种粮热情也越来越高。
我们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为了确保主粮消费不受制于人,国家对小麦,水稻和玉米这三大主粮的进口实施了关税配额制度,简单说就是三大主粮要自给自足,从国外进口的主粮有限,每年定量,进口只是意思一下。 由于国外的廉价玉米进不来,国内还有临储政策兜底,就这样,国内玉米形成了一个独立市场,价格长期比国外高50%左右。玉米价格高,对农民是好事,但对加工企业却是个大麻烦,玉米产业链的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上涨,利润一年不如一年。另外,玉米价格高对国家来说也是个巨大的负担,收玉米的钱由财政出,随着收储价的逐年提高,国家财政在玉米收购上的花费涨了三倍。因为饲料厂、淀粉厂、酒精厂这些玉米加工厂都不挣钱,国家高价收进来的玉米很难卖出去。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测算,
2015-16年末,中国的玉米库存达到了全球库存的一半以上。以前是为了保主粮安全,国家鼓励农民种玉米,现在国家手里囤了这么多玉米,粮食安全不用愁了,怎么把手里这堆玉米卖出去,成了大问题。
2016 年 4 月,临储政策坚持不下去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5-16年,在临储政策结束的这个阶段,玉米价格飞流直下,跌到了10年左右的低点,从那往后,国内玉米开启了漫长的去库存之路,据说彼时国家的玉米临储库存高达2.3亿吨。
临储拍卖登场:
消化玉米库存的另一个手段就是把囤的玉米卖给市场,专业点的称呼叫临储拍卖,国家保底的临时收储停了之后,去库存的临储拍卖就登场了。
每年的10月是玉米的收获季,这段时间新玉米上市,市场上的玉米供给主要靠农民手里的新玉米,新玉米卖完之后,这一年剩下的时间里,国家就开始拍卖库存的玉米。
新玉米和库存的玉米错开了上市,就保证了全年玉米供应的稳定。
从2017年开始,国内的玉米产量就开始低于玉米消费量,供不应求的缺口主要靠临储玉米补充,临储拍卖的成交价成了玉米市场最重要的价格风向标。
16年-19年,临储拍卖就像一个玉米蓄水池,有效地调节着玉米市场的供需,从图中能看到,这三年的玉米价格比较稳定,只是缓慢的上涨。
然后,时间到了2020年,此处划重点,经过5年漫长的拍卖去库存,国家手里的临储玉米卖光了。
据统计,2019年底,国内临储玉米结余库存大约5600万吨,2020年的临储拍卖成交了5684万吨,临储玉米见底。
这里要补充一个知识点,国内的玉米储备有国储玉米、地储玉米、临储玉米、一次性储备玉米好几种。临储玉米拍卖完了,不代表着国家手里没玉米了。
不过临储玉米见底还是对市场情绪冲击很大,各路资本都估摸着玉米要涨价了,只是他们猜到了玉米涨价这个开头,却没猜到玉米竟大涨40%这个结尾。 两个影响玉米价格的关键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玉米的进口量。
虽然我国玉米进口有关税配额,但如果后续玉米价格持续攀升,那不排除国家会调整玉米进口政策,通过扩大玉米进口来调控价格。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11.44亿吨,总消费量11.58亿吨,供需之间有一个0.14亿吨的缺口。
但从全球看,之前的玉米库存还有2.9亿吨,弥补缺口绰绰有余,地球暂时不缺玉米。
另外,国内和国外的玉米价差很大,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大概是500美分/蒲式耳,合人民币1280元/吨,不考虑运费、关税的话,内外价差很大。
第二个因素是小麦会替代玉米。
由于玉米价格涨得太高,去年很多饲料企业和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始用小麦和水稻替代玉米。
理论上小麦价格是玉米价格的“天花板”,玉米价格涨得太高就可能被小麦完全替代。
我国的小麦、稻谷的库存充裕,足够一年以上的消费,随着国家加大储备小麦和水稻的投放力度,玉米的消费份额肯定会被挤占,这会影响玉米进一步涨价。
2020年玉米价格为什么涨了40%?
先是年初,越南、哈萨克斯坦、埃及、俄罗斯等国家相继禁止粮食出口,然后又是非洲蝗灾、草地贪夜蛾、极端天气。
民间对粮食安全的担忧日渐强烈,农民舍不得卖粮,贸易商也伺机囤粮坐等涨价,就这样玉米价格从年初开始快速上涨。
接着到了二三季度,生猪突然发力,进一步助推玉米价格起飞。
玉米的用途大概可以分三类,养殖玉米、工业玉米和食用玉米,玉米消耗的大头是养殖饲料,大概占了玉米总量的53%,另外36.5%的玉米被用来做淀粉、做酒精,这是工业用途,只有不到3%的玉米会被我们吃下肚子,可以说二师兄才是消费玉米的主力。
前两年受非洲猪瘟和环保政策的影响,生猪养殖遭受重创,产能下降了30-40%。18、19这两年,生猪存栏跌倒谷底,然后2020年,迅速回升,现在的生猪存栏已经恢复了85%左右。
养殖恢复之后,饲料就会跟着涨价,在二师兄的努力下,玉米价格在二三季度接力上涨。然后时间到了10月份,这是玉米收获季,如果有大量新玉米上市,那玉米价格就可能掉头向下,但万万没想到,东北玉米主产区在10月份竟接连遭遇三场台风,台风不但造成玉米减产,而且玉米大面积倒伏也增加了收割难度,推迟了玉米的上市时间。
台风一起,各路资本闻风而动,市场上的投机情绪被撩拨到了顶点,玉米价格一下就上了历史高点,实现全年40%的涨幅。
今年在期货市场做多玉米的投资客,在现货市场囤积玉米的贸易商都挣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