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种植纪
初夏的陇中,抗旱迎来一场喜雨,甘肃省定西马铃薯开始抢种。驱车安定区的山川村庄,到处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抢耕抢种图景。作为富民增收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全区今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95万亩左右,面积在继续扩张的同时,种植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全区上下正以广阔田野为背景,全力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
品种优质化,打造马铃薯之乡地域品牌
品种是品牌竞争的基础。从去年10月开始,市委常委、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和市长助理、安定区区长郭维团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今年,全区大力实施“户均一分种子田”工程,对“新大坪”、陇薯系列进行良种繁育。全区推广芽栽1万亩,小整薯播种2万亩。依托爱兰、凯凯、百泉等科技公司,龙头企业、经销协会和种植农户联合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形成了500万粒原原种、1140亩原种、4600亩一级种薯的生产规模。
区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王天华介绍说,近年来全区每年从中国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周边市县引进20多个品种(系)开展试验、示范,对表现好的庄薯3号、陇薯5号、6号、l0227-18等进行示范推广,今年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政府部门、中介组织、营销协会、加工企业通过异地换种,加快良种化进程。从渭源五竹、会川等地调运陇薯系列良种2440吨,群众兑换串换46650吨,初步形成北部以新大坪为主、南部以陇薯系列为主的良种化种植格局。
石泉乡按照政府、企业、农户筹资“三三制”的方式,每公斤原种政府补贴1元,公司(企业、协会)投入1元,种植农户出资1元,与爱兰薯业公司、超兴淀粉公司、薯峰淀粉公司联合建立新大坪一级种薯扩繁基地1800亩,陇薯3号一级种薯扩繁基地800亩。香泉镇从兰州神农航天育种引进黑美人、-8、-14三个新品种,建立了3000多亩新大坪、陇薯3号、大西洋、黑美人原种扩繁基地以及一级种薯二级种薯扩繁基地。
种植标准化,以现代科技武装马铃薯产业
去冬今春以来,安定区组织千名干部在农村开展“三讲三送”活动,区上四大班子副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千亩以上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农技推广部门选派了21名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承包。组织编印《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简明表》,发放到每一家农户,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操作示范,提高科技入户率。
全区先后在凤翔镇、李家堡、杏园、青岚、西巩、石峡湾、口、鲁家沟、香泉等乡镇建立万亩以上马铃薯标准化示范长廊13个,5000亩的示范片带14个,3000亩的示范基地2个,1000亩的示范基地11个,示范面积30万亩。
每一个示范基地都是一个技术的集成基地。“六统一”种植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种子不晒不切种、刀具不消毒不切种、种子不浸种不下种的“三不准”办法以及土壤消毒,氮磷钾配方施肥,芽栽、小整薯播种,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得到普遍推广。
“在马铃薯种植上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集成示范两个重点项目。”区农技中心主任王天华介绍说,目前已经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确定样点,从每个行政村采集13个土样进行化验,分不同区域相应制定配方,印制施肥建议卡发放到农户,综合土壤养分状况,研制、生产马铃薯测土配方专用肥4000多吨,示范面积超过10万亩。在青岚、内官、鲁家沟、团结、香泉开展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集成示范,按照“新品种引进+膜侧沟播+小整薯播种+配方施肥+种薯浸种”模式,推广地膜覆盖种植和膜侧沟播4000多亩。
耕作机械化,正在告别传统生产方式
“以微型耕作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在马铃薯种植中已经由川沿地区向广大山区推广应用,这是农村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解决了几千年来二牛抬杠的历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的一场重大变革。”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李旺泽如是说。
在石峡湾乡三湾村三湾社,30出头的杜兆正开着微型手扶拖拉机播种马铃薯。这是一台常州产的10马力手扶拖拉机,加上犁、耱、六行播种机共3030元,政府补贴1200元,杜兆正自己掏了1830元。杜兆正详细算了一笔账:一般一对牲口就能换回来一台微耕机,能耕、能种、能耱、能碾,29亩承包地,耕、种、耱、碾,全年的费用只有260元,养一对牲口,喂养精饲料至少2000元以上。像这样一台微耕机,一天可以种植5亩,每亩燃油费4.5元。去年种植新大坪18亩,收入5000多元,今年种植面积增加到26亩。
区农机局长贾彦虎说,安定区列入国家农业机械购机补贴试点,今年下达购机补贴指标90万元,中小型拖拉机10台,微耕机480台,马铃薯种植挖掘机40台(套),带动农民投资180万元,全区拖拉机、微耕机拥有量已经达到4000多台,今年实施机械播种面积可以达到10万亩。农机部门组织实施“营造土壤水库工程”2万亩,通过全方位机械深松,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疏松土壤,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增产幅度达到15%,深受群众欢迎。
加工订单化,产业主体连接日益紧密
在甘肃超兴淀粉制品有限公司院内,至今仍然堆满了加工原料。过去像这样的季节,马铃薯加工企业早已因原料告罄而停产。总经理刘新兰介绍说,2006年生产马铃薯精淀粉4400吨,全粉1400吨,2007年已经收购原料12000吨,目前公司投入资金150万元,在香泉、石泉、青岚建立15万亩原料生产基地。
薯峰淀粉公司院内也堆满了8000吨加工原料,公司2条万吨精淀粉生产线和1条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加紧生产。2007年,公司投入资金520万元,在李家堡、凤翔、石泉、香泉等乡镇建立23万亩原料生产基地。
宏煊淀粉有限公司投入资金47万元,采取“投一还一”的方式,在陈家屲村建立2000亩陇薯5号原料生产基地。薯峰淀粉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0多万元,采取“投一还一”的方式,在香泉村建立1000亩陇薯5号原料生产基地。
全区马铃薯加工企业目前已经发展到12家,产品包括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和薯条休闲食品,年消化鲜薯35万吨左右。通过“订单”这种契约,加工企业和种植户建立起了一种稳固的利益连接机制。
区长郭维团说,必须立足培育壮大加工企业集群,破解市场风险。据悉,天景祥5万吨变性淀粉、宏煊淀粉公司水晶粉丝、薯峰淀粉公司二期2万吨变性淀粉1万吨精淀粉、金大地休闲食品薯条扩产这些重点项目都将在年内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