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弱感光型”品种发展广西红薯“一年三熟”的意见
红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是我国同时也是广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红薯用途广,不仅是重要工业和食品原料,同时也是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目前,城乡人民一改传统对红薯的偏见,在生活中逐渐接受红薯尤其是特色红薯。红薯已成为人们看好的一个优势作物。
我们多年来在红薯研究中发展,广西传统红薯品种,一般在短日照的条件下表现高产、稳产,在长日照条件下,不易结薯,因此在生产上多是秋种冬收,春夏种植往往用于繁苗养猪或者做秋季种植用苗;但是,我们从国内外引进来的一些品种和通过杂交选育的红薯新品种新品系,则在短日照和长日照条件下均能表现其适应性和丰产性。为此,我们在查阅广西尤其是南宁市的光照变化情况,发现9月22日这一天昼夜时间基本相等,白天光照时间比晚上黑暗时间多出2 min,以这一天为界,向春夏季节移动,其白天光照时间增长;向秋冬季节移动,其晚上黑暗时间增长,呈现周期性季节长日照和短日照变化。因此,我们根据红薯对光照长度敏感性不同,将对长日照条件结薯敏感(不易结薯)的红薯品种称之为“强感光型”品种,对长日照、短日照结薯均不敏感(正常结薯)的红薯品种称之为“弱感光型”品种。
利用广西气候、土地资源,研究开发红薯产业,是广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利用“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进行广西红薯冬种兼繁苗,薯、苗兼得,种苗可供春种夏收及夏种秋收,夏种的红薯可供秋种冬收,在这种理论框架指导下,实现“一年三熟”生产新格局,将是推动广西红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广西红薯种植历史与现状
红薯在历史上,为解决广西人民食粮不足和促进国计民生发挥过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广西红薯的发展,曾经历过种植高峰期、低潮期、回升期等三个时期。种植高峰期(1950-1963年),面积由1950年的24.65万hm2,发展到1958年的73.59万hm2,这是广西历史上红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之后,由于农业生产调整,红薯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1963年,种植面积只有40万hm2左右,占最高年份的54.36%。低潮期(1964-1981年),面积起伏较大,由1964年的26.67万hm2,减少到1981年的13.13万hm2。回升期(1981-1989年),1982年起逐年回升,至1986年到达25.78万hm2。
1995年以来,广西红薯生产稳定发展,种植面积有31.26万hm2、每667 m2产529.8kg,发展到2004年的29.15万hm2、每667 m2产754.5kg,10年间单产提高了72.56%。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桂林市、玉林市、北海市、钦州市、贵港市、梧州市、贺州市、来宾市等地。种植的红薯品种多为传统品种,主要有广东薯、花心薯、黄瓜薯、红姑娘等,大多为食用和饲料,少数用于食品加工和工业原料。栽培技术多为传统的耕牛犁耙、人工起畦种植,管理粗放,因此单产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
2 “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取得突破
为适应广西气候特点和红薯产业发展需要,我们从2003年起,开展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选育研究,以及配套的广西“一年三熟”生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已初步建立起弱感光红薯品种杂交技术和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获得了一批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系、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实践应用。
2.1 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选育
我们利用不同生态区品种进行有性杂交,获得了一批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系,在多代选育基础上,将选育的一批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系于2009年4月28日在武鸣县播种种植,7月18日收获,春种夏收,生育期80d,结果:074401-99、GYS62-12两个品系,每667 m2分别产2259kg和1840.1kg,比广西地方品种(对照感光型品种)每667 m2产317.4kg,分别增产611.72%、479.74%,表现明显的弱感光特性和丰产性。
2.2 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筛选
我们经多年从国内外引进的红薯品种中进行弱感光型红薯品种筛选,获得了一批典型的弱感光型高产新品种,如桂引薯8号(从越南引进)、桂引薯9号(心香)、桂引薯10号、桂引薯11号(从浙江引进)和桂引薯12号等,其中桂引薯8号、10号、12号为紫薯,它们已在生产上示范与应用推广。
2.3 弱感光型新品种“一年三熟”示范
所谓红薯生产的“一年三熟”,我们初步定义为:在广西等地具有长日照和短日照周期性季节变化明显的区域,利用“弱感光型”红薯品种,进行“冬种春收(兼繁苗)、春(夏)种夏(秋)收、秋种冬收”的红薯种植制度。
根据这一种植制度的规划,我们近些年来开展相关研究与示范。
2.3.1 “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冬种春收兼繁苗技术示范
2007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宾阳、北流和北海等地进行“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冬种春收兼繁苗技术示范。结果是:
2007年,在宾阳县邹圩镇,利用冬种春收的红薯,搭棚防寒,就地让红薯越冬繁苗,2008年3~4月份陆续出苗,供春种生产用苗。
2008年我们在北海、北流等地进行冬种春收(兼繁苗)种植,其中北海市连片13.33多hm2。2008年11月25日~12月5日种植,参试品种为桂经薯6号、桂引薯9号(心香)等,2009年4月9日由广西农业厅组织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专家组验收,生育期135d左右,每667 m2产鲜薯1970.85kg,其中商品薯1872.31kg,红薯种苗1484.08kg。其时,鲜薯地头价为每公斤3元,种苗每公斤3元,每667 m2产值5000元以上。
2.3.2 “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春种夏收技术示范
所谓红薯春种夏收,就是3~4月种植,7~8月收获。利用弱感光红薯品种春种夏收,2009年,我们在宾阳、北流、北海等地做了试验示范。北海市示范点,3月27日种植,面积22 hm2,6月 23日由广西农业厅组织广西大学、广西农职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专家组验收,生育期88 d,桂引薯9号、桂引薯10号、桂引薯11号平均667 m2产量分别为1737.16kg、1402.55kg、1633.78kg,种苗重量依次为1633.04kg、1976.91kg、1642.67kg。
2.3.3 “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夏种秋收技术示范
2009年,广西各地及广东本地等地均示范种植弱感光系列品种。其中桂林市龙胜县种植桂引薯8号(越南引进)、桂引薯9号(心香)、桂引薯11号等品种,5月23日~29日种植,9月27日,由广西农业厅组织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专家组验收,生育期118 d,桂引薯9号(心香)、桂引薯11号、桂引薯8号平均667 m2产量分别为4313.3kg、3590.0kg、2306.7kg。
2007年,在宾阳县邹圩镇进行“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夏种秋收技术示范,面积4hm2,7月5~10日种植,11月8日收获,经广西农业科学院组织广西科学院、广西区发改委、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专家验收。其中,桂经薯5号每667 m2产3119.2kg,淀粉含量在30%左右。
3 “弱感光型”红薯品种春(夏)种夏(秋)收的种植技术要点
广西红薯春(夏)种夏(秋)收,正值高温高湿和长日照时期,容易发生病虫害。根据我们的研究和种植大户的生产经验,“弱感光型”红薯春(夏)种夏(秋)收的种植技术要点:
3.1 合理施肥
每667m2用农家肥500kg,施洒于垄顶小沟,施用后种植。
3.2 合理密植
为便于薯形大小适中和高产,一般每667m2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
3.3 种植方法
垄栽单行或双行种植,双行种植的行距10cm,株距20cm;种苗实行平摆,如是整株长苗摆种的,每20cm左右压土厚3~4cm,让压土部分的茎段长根长薯,结薯均匀。
3.4 病虫害防治
红薯病害主要有苦丝病、蔓割病、斑点病、细菌性基腐病等,发病初期,可用65%代森锰锌或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d喷一次,共喷2~3次。
虫害主要有小象甲、茎螟、大象甲、卷叶蛾、旋花天蛾、斜纹夜蛾和叶甲等。蛴螬(金龟子)、蝼蛄、金针虫、地蛆等地下虫,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加盖地虎乳剂两种药液搅拌后喷杀;在虫害卵盛期到一龄期,用50%辛硫磷乳油喷杀,或种植时在垄行一侧开沟施用天诺线净或辛硫磷颗粒,然后覆土;地上害虫如蚜虫、蓟马,合理选用砒虫啉、腚虫脒等进行适期防治,一般在红薯生长期间防治1~2次即可。
春(夏)种夏(秋)收的红薯,生长期间高温多湿,注意做好虫害防治。在宾阳示范种植中发现,5月中旬到7月底是虫害高发期,10~15d用药喷雾预防。
4 发展广西红薯“一年三熟”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广西气候和地理位置独特,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利用“弱感光型”品种进行红薯生产,由传统的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三熟,将有望逐步实现。发展广西红薯一年三熟,值得注意的问题有:
4.1 加强弱感光红薯品种研究
农业生产,品种定大局。广西红薯生产,要实现一年三熟,除了利用好现有优良品种包括感光性强的品种外,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弱感光型新品种,以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
4.2 研究完善红薯一年三熟的关键技术措施
广西红薯实现一年三熟,在栽培上,关键抓好几个技术环节。
4.2.1 抓好种苗繁育
种苗繁育关键在冬种春收供春(夏)用种。广西部分地区冬季无霜冻,但是考虑到冬种兼春繁苗,在越冬期间难免遭受间歇性的低温影响,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实行“薯垄加薄膜小拱棚覆盖”种植技术,让冬种兼春繁苗的红薯能够在气温、湿度相对平稳的环境下发育,次年春后气温回暖时揭膜,从而实现鲜薯高产、薯形均匀光亮,薯苗(种苗)高产繁育。
4.2.2 抓好春夏种植的病虫害防治
春夏种植,高温高湿,容易发生病虫危害,要注意及时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
4.2.3 推广省工省时的机械化起垄种植技术
这一技术已在广西部分地区成功推行,它将是推动广西红薯实现一年三熟的重要技术措施。该技术主要是先用大型拖拉机将地打碎耙平,深度30cm,然后机械直接按垄距1m、垄高40cm规格起垄,解放劳动力,改变了传统大量人工起垄的费工费时现象。
4.3利用间套种模式发展冬春弱感光型红薯品种生产
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大,收获越冬宿根和春季出苗缓慢生长时间长,根据这一特点,在宿根蔗地,利用弱感光型红薯品种,采用宽窄行的形式间套种冬、春红薯,薯蔗兼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
4.4 做好红薯深加工和市场营销工作
广西红薯市场优势,应当是冬种春收和春种夏收的红薯,这两季收获的红薯正值每年的3~8月,这一时期除了广西外,全国其他地区红薯生产的某些时段,正是红薯鲜薯生产和销售空档时期,市场销路好,市价较好。因此,抓住市场空档,生产适销对路的红薯品种就能提高种植效益。
广西红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关键是产品加工。红薯产品加工,可以考虑利用高淀粉品种加工食用淀粉、燃料乙醇、酒精,其他品种可以考虑作为食品加工和饲料加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