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成本下农产品价格涨跌
去年,大蒜、绿豆、土豆价格持续暴涨,随后玉米、棉花、小麦等价格也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农产品价格上涨几乎上演着“击鼓传花”的游戏格局。“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迅速蹿红。与此同时,继“房奴”之后,吃不起蔬菜、水果的“菜奴”、“果奴”也开始纷纷冒泡,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终于亮出了严打哄抬农产品价格的重拳,以平抑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政府的强力打压之下,大豆、蔬菜等商品价格应声下跌,一些前期高涨的农副产品价格出现了10%至30%不同程度的回落。
大量游资恶炒关系民生的农产品,政府部门理应加强监管,但问题是,现在的打击游资炒作农产品政策措施依然沿用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老一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挽救措施,政府行为短期化的倾向明显。行政式打压游资炒作农产品只能是扬汤止沸,无信息优势、单独面向市场的农民可能又无法摆脱“蛛网理论”的魔咒,农民最终埋单的命运或将再次重演。
当前,农产品价格疯长除了有游资炒作的因素外,关键还是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上涨,游资只是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农业正在步入“高成本时代”。农产品生产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
在生产资料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增长0.8%,总产量增长2.9%,这说明粮食增产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粮食单产的提高。而化肥、农药等农资要素价格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总体呈现出上涨态势。以油价为例,今年以来,油价的上涨,使得整个煤炭运输的价格也在急剧地上涨,煤炭价格的上涨又推升了电力、热力等等价格的上涨,形成一种连锁的影响,而且由于我国“能源短缺”的长期存在,决定了农资成本难以下降,今后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明显。
在劳动力价格方面,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减少,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近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普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今年全国各个省份又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波“涨薪潮”虽被认为是劳动力领域价值理性回归的一步,但显然会推高从事粮食生产的投入成本。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回暖,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不断上涨,再加上我国为逐步解决劳动力工资标准长期低位徘徊问题而要出台的政策举措,将促使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高,使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长期趋势。
在土地价格方面,随着城市地价快速上涨,拉动了城郊地价,并进一步传导至农业地价,使得农地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这表现在同一单位的土地面积上,务农和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北京为例,在四环附近用一亩地建商品房和种小麦,收益竟然相差30多万倍。此外,近年来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一些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大规模租地经营,既抬高了地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价,从而抬高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升农产品价格。因此,从长期来看,这种因土地、农资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刚性上涨,促使生产成本上升,是农产品涨价的趋势性原因。
此外,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也是造成农产品涨价的重要因素。有专家说,流通成本增加是支撑蔬菜价格高企的长期因素,中国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至3倍。农产品流通成本高,首先在于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流通环节的冗长。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农产品从生产、流转,最终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生产者、小贩或经销商、销地批发市场、销地农贸市场或超市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正是农产品产销中间环节偏多,对农产品的最终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相关数据显示,农产品流通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到10%,由于层层加价,农产品从农民手中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价格往往上涨了两三倍。其次是物流损耗过大对农产品价格的拉升。目前中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但由于农产品不易储存的特殊属性和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率明显偏高。以蔬菜和水果为例,采摘后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发达国家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仅有1%~2%,每年这种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第三,农产品各种服务收费秩序较乱。据农业部对粮食、畜产品、蔬菜等产销环节跟踪调查,一些产品销售费用及隐性成本过高,抬高了最终零售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调查也表明,农产品运销的过路费负担异常沉重,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其实并不真“绿”。例如,某省装运5吨萝卜前往广东,在本省的绿色通道虽可节省500多元,但出省后一路上要经过近40个收费站,交纳3000多元过路费。
农产品事关百姓民生,政府部门应清醒认识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的现实,制定政策积极应对。因此,笔者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特别是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科技水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越发达,越需要保护农业;农业越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越有底气。
二、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通过产业化规模经营降低务农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三、厘清农产品价格走势的机理和环节,合理调控农产品价格水平,避免人为打压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打击农业生产积极性。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产后服务,治理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防止农业效益更多流入非农环节,损害农民利益和增加消费者不合理的食品支出负担。
四、科学合理运用进出口贸易手段,加强对本国农业的保护。经验表明,一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了价格高地,容易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应该及早防范,积极应对。